高敬德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4月4日是香港基本法頒佈30周年,這部史無前例的創新性法律,既為「一國兩制」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法律保障,也為香港繁荣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石。香港回歸23年的實踐證明,基本法不僅深入香港社會,而且得到舉世公認。正如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指出的,香港已進入回歸五十年不變的中期,今後如何堅定不移地、全面準確貫徹執行基本法,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是香港政府和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事務。
實現和維護國家的統一,是「一國兩制」的初心和本源。因此,香港應盡早完成國家安全立法,堅決制止和懲治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和统一的行為和活動,堅决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香港及內地事務。
盡早完成國家安全立法
基本法明確規定,香港必須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和執行機制,這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的憲制責任。然而遺憾的是,香港至今尚未完成23條立法,也未設立相應執行機構,成為世界上少有的國家安全不設防地區。
也正因如此,反中亂港和本土分離勢力才能肆無忌憚鼓吹「港獨」,尤其是去年爆發的「修例風波」,更以「光復」和「革命」為口號、以「攬炒」為目的,演變成黑色暴亂甚至恐怖主義;而外部勢力也通過各種方式干預香港事務,對中國進行分裂、顛覆、破壞活動。內外反華勢力遙相呼應,屢屢碰觸「一國兩制」底線,對香港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修例風波」以來,香港已被攬炒將近一年,激進分子的種種暴力惡行,令廣大港人大為反感和憤慨,也令很多本來對23條立法有所懷疑的民眾明白到立法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所以,現時推動23條立法,既有現實需要,也有一定民意基礎。最重要的是,中國國際形象和影響力正不斷提升,中國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現和能力更是有目共睹,這無疑為香港堵塞國家安全法律真空提供了先決條件。
事實上,在「一國」原則下,為23條立法是特區政府不可推卸的憲制責任,倘能快刀斬亂麻,暴徒就不敢再以暴動要挾政府,香港才能恢復正常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廣大民眾才能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青少年也才有正確的法律觀念和價值觀念。
加強青少年愛國觀念
牢固樹立國家觀念,是基本法的核心要求。香港回歸祖國23年,愛國愛港力量雖有所壯大,但年輕人的愛國觀念依然薄弱,許多愛國愛港人士也只能在心中愛國,不敢說出來、站出來。在回歸23年後的今天,這種現象實在很不正常。所以,香港必須強化國民教育,增強國家民族觀念,令迷失的青少年回到正確的軌道。而要培養青少年的愛國觀念,必須根據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愛好興趣,從視頻、廣告,網上遊戲、社交媒體等渠道予以潛移默化展開。同時,必須加強兩地文化交流,盡量安排能感受內地高速發展、體驗內地生活的互動交流活動,通過親身經歷,幫助年輕人了解內地,化解誤會及矛盾。當然,這是一項長久、持續的人心工程, 只有通過全方位的正面宣傳,才可以令社會恢復理性,也才可以令香港人心回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區政府應盡快改革教育制度,將基本法、國民教育列為必修課,加強相關內容,培養學生尊重基本法的意識,深化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哲學特別是近代史的認識。同時,應該廢除通識科目,防止反中亂港勢力繼續藉此散播反中仇中思想,荼毒學生。另外,為了令香港學生了解祖國,特區政府應協助一些高質素的學校或國際學校在大灣區設立分校,課程、考試與香港接軌,優先錄取愛國愛港人士的子女,一來確保學生不會受到香港不良教師的誤導,二來消除家長對香港教育的憂慮。長遠而言,這也有利於促進香港與大灣區的合作和發展。
政府應加強宣傳基本法
乘風破浪潮頭立, 揚帆起航正當時。基本法實施以來,無疑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也出現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適值基本法頒佈30周年,正是全面檢視、重新起步的契機,希望特區政府加大宣傳力度,令基本法更加深入人心,令「一國兩制」更加行穩致遠,令香港社會更加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