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 翔
歷史是現實的鏡子,現實是歷史的重現。今天的逆行天使有古代仁慈大醫的影子,古賢的卓越奉獻今天依然大放異彩--抗疫功臣張仲景,就是值得懷念的杏林巨擘。
河南南陽「醫聖祠」,是張仲景祭祀園,也是我舊遊之地。園內豎有張仲景和扁鵲、華佗、王叔和、孫思邈、李時珍等古代十大名醫塑像,照壁上鐫刻范仲淹名言「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新冠肺炎在我國得到控制、國外卻日趨嚴峻之際,重溫一代醫聖抗擊瘟疫的傳奇故事,意義非凡!
張仲景生於東漢和平元年(150年)。當時社會黑暗,加之連年戰亂、民不聊生,導致瘟疫--傷寒大流行。患者動輒高燒40度上下,因腹痛腹瀉和腸道出血、穿孔而危及生命,造成餓殍遍野的慘象。張仲景家族就有百餘人殤於傷寒。品學兼優的他對此心急如焚,立志成為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良醫,解救民之大患。他拜宛城名醫張伯祖為師學習中醫,勤學苦練加上聰明善思,終成良醫,揚名杏林。
張仲景乃世家子弟,早年「舉孝廉」進入官場,45歲(196年)出任湖南最高長官--長沙太守。一心為民的張仲景不改初心,為了落實諾言,他破例在衙門外貼出告示:「每月初一、十五,在大堂免費診病」,堂堂長沙「一把手」在大堂之上為前來就診的病患「望聞問切」、寫方開藥,民眾奔走相告驚喜有加。此舉為張仲景掌握傷寒內幕積累大量寶貴資料。民間稱坐於藥店為人診病的大夫為「坐堂醫生」,就源於張仲景大堂行醫!
某年臘月,張仲景冒雪返鄉探親,見大批衣不蔽體無家可歸的災民被餓死凍死,他心痛不已,在南陽白河旁搭起粥棚、支起大鍋,買來羊肉、麥粉及各種禦寒中藥材,命人將羊肉和祛寒草藥放鍋裡大火熬煮,撈出剁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入鍋煮熟,請災民食用。不少災民身體暖和、病情減輕。這「祛寒嬌耳湯」就是以後流行全國的水餃!
囿於當時科學認知,張仲景不知道傷寒的根源是傷寒桿菌,但他確信瘟疫是受污染的髒水、食物及蒼蠅、蟑螂等害蟲而引起。據此,張仲景首先發明出「寒食散」的藥,發揮阻止傷寒擴散之療效。鑒於傷寒流行最廣、傷亡率最高,他決心研製更多更好的妙方、根治這一頑症。自此,張仲景殫精竭思、勤求古訓,拚命從《靈樞》、《難經》、《素問》、《陰陽大論》、《胎臚藥錄》等歷代醫典中尋找答案。但一心不能兩用,為了徹底攻克傷寒,建安十年(205年),45歲的張仲景毅然辭掉長沙太守這一「肥缺」,隱居嶺南,積五年孜孜不倦日夜奮戰,將積累數十年的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凝於筆端,完成洋洋十六卷的中醫經典巨著--《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我國首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的中醫名著,後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它奠定張仲景理、法、方、藥四項理論基礎,書中列舉的300多種藥物經過千百年臨床檢驗均有很高療效。所以《傷寒雜病論》被奉為「方書之祖」,奠定了張仲景在中華醫學史上的領先位置,也成為後世醫家不可離開的必讀書。古賢有「不明四書者不可為儒,不明《傷寒論》者不可為醫」之說。至今《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仍為我國醫科大學必修課。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因「青蒿素」一舉成名也得益於《金匱要略》。醫學無國界,名著跨時空,1993年張仲景被世界權威機構列入29位「世界醫史偉人」,迄今研讀《傷寒雜病論》的外國專家多達數萬人!
張仲景的傷寒經方經受了兩千年考驗,其療效至今未變。他在《傷寒論》中指出,「寒」是寒邪或外感疾病的總稱,雖然受歷史局限,他不能指出外感病病原體的具像結構,但他以類比、推演、總結為基礎的中醫思維與現代醫學的分析思維非常相似,可謂異曲同工。張仲景把引起相似症狀的外感病因統稱「寒邪」,指出傷寒是急性、發熱性的冬季傳染病,具有起病急、發病快特點。不妨想想,張仲景所描述的「傷寒病」與今天爆發的「新冠肺炎」在發病史與病因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這次新冠肺炎也是在寒冷冬季發病的,這就與張仲景「傷於寒邪」的病因認識和主要症狀是發熱、咽痛、咳嗽、全身疼痛之說相一致,也與張仲景《傷寒論》中「太陽病篇」所講的病症不謀而合。《傷寒論》記載:「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這款「麻黃湯」由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組成。現代醫學認為,出現頭痛、咳嗽、發熱、怕風怕冷等外感病症,與感染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和肺炎有關,可以選用「麻黃湯」,鑒別要點是咳喘而無汗。
張仲景還在《傷寒論》中說:「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用麻杏甘石湯,其由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組成。現代臨床常用此方治療外感或宿有哮喘者的喘咳實證,它通過加倍石膏量可用於喘咳兼高熱者,有快速退熱、平喘作用,這又很像西醫的「補液支持療法」。《傷寒論》還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這款「小青龍湯」由桂枝、芍藥、麻黃、細辛、炙甘草、乾薑、五味子、半夏配伍,對於治療外感風寒、肺胃內停痰飲之咳喘,也是百試不爽。聯想今天新冠肺炎病毒,多數確診者有發熱、咳喘或者嘔吐、腹瀉等,中醫專家認為雖症狀有別但病因相同,可用此方施治。
實踐證明,在尚無特效藥治療新冠肺炎的今天,中醫藥的防控功能已凸顯無疑,銀翹、青蒿、金銀花、板藍根、魚腥草、蒲公英等等中草藥的抗病毒作用永遠不會消失。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地發揮中醫藥的療效,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科學之選。其中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和其中的方藥智慧,也仍然閃耀蚋敺ヰ漸輝。這次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傷寒雜病論》中多個經典方劑組合成的「清肺排毒湯」,就取得很好臨床效果!意大利新冠肺炎爆發後,我國援助的大量醫療物資中就有連花清瘟和金花清感兩種中草藥,這兩個藥方也出自《傷寒雜病論》。毋寧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醫學發展的正道,中西醫聯合發力必能最後遏制和斬斷新型冠狀病毒的禍根!雁翔詩云--
跨越時空傷寒論,
舉世盛讚張仲景。
六經辨證驅瘟疫,
中醫精於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