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中醫治療新冠肺炎輻射中外,取得極佳的成績。唯獨香港的公立醫院,公然歧視中醫,拒絕借鑒中國的經驗。醫管局的治療路線,引起了廣泛的議論。
根據牛津大學的研究,新冠病毒起源於自然界,病毒為了更容易在人類中間傳染開來,產生了進化作用,歐洲出現A型的新冠病毒,與中國武漢的B菌株,進化過程和基因排列是不同的,歐洲出現的A型的新冠病毒首先在去年12月就出現,然後從歐洲傳遞到美國的東海岸,襲擊了紐約州和紐約市。美國西海岸華盛頓州的B菌株,也在去年12月或者更早時間出現,基本上和武漢的類型相同。
科學家發現,預早進行檢測和盡早進行治療,輕型的患者5、6日就可以痊癒,如果拖延到了第7天才進行治療,血液和肺部黏液就會非常濃稠,會導致心臟病和內臟器官衰歇,病者會出現腦部細胞的損害,出現精神抑鬱症。
3月2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全球疫情會診室」舉辦了一場中醫藥專場,邀請奮戰在武漢一線、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的中醫藥專家們和來自加拿大、英國、印度、巴基斯坦的同行們探討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和療效。英國國家草藥師協會前主席史蒂夫.凱派克斯(Steve Kippax)注意到,中國在針對不同階段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療中曾經用到過玉屏風散、銀翹散、麻黃湯,但是抗病毒的大青葉卻沒有經常使用,這讓他感到不解。上海龍華醫院急診科主任方邦江解釋說,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病,傳統的藥方例如板藍根、大青葉不一定管用,而新冠病毒主要攻擊人體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因此他提議要中西醫結合治療,並推薦了兩種經過觀察證明可以有效針對呼吸道、腸道病毒的中草藥:虎杖和馬鞭草。在回答加拿大安大略中醫學院的中醫師吳濱江和迪倫.柯克(Dylan Kirk)關於中醫療法的問題時,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的楊志旭醫生推薦了清熱解毒的金銀花和貫眾兩味藥,以及治療肺部損傷的麻黃、杏仁等利肺藥物。
在交流會中,同樣來自西苑醫院的副院長李浩提到,中醫藥明顯促進了輕症患者的痊癒,服用中藥有效地降低了輕症患者轉重症和危重症的機率,而在針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療中,中醫藥縮短了病程,也提高了治癒率。
中方專家在回答國際同行關於針灸的問題時,也提到了針灸在緩解患者焦慮情緒,鎮定安神方面的作用,並介紹了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效用明顯的穴位。
目前,歐洲不少國家都採用了中西醫結合的辦法,有效地改變了治療的效果,病人住院的天數大大縮短,死亡率也大為降低。
中國的成功經驗是︰91.5%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接受了中醫藥治療,而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中國也已經與多國分享了中醫藥診療經驗,並派出中醫專家,提供中醫藥品,展開國際合作。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新冠肺炎表現,這一類病人多在一周後恢復。重症期的病患者,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方法,減低了死亡率,縮短了住院期,因為病人會出現血液或痰液非常黏稠的現象。
血液黏稠,就會嚴重降低血液對細胞的供氧量,使心臟和內臟器官衰竭。痰液非常黏稠、肺部的吸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的效能降低,會造成肺部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所以一定要透過中藥打消痰的結節,幫助肺部呼吸。當肺部的氣管出現痰結節,病人就會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輔助呼吸機,會有神昏現象、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中醫處方是人參15g、黑順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蘇合香丸或安宮牛黃丸,幫助血氣暢通,消除頑痰結節,並且增加腦部的血液循環,協助神智清醒。
到了恢復期,肺脾氣虛為主要矛盾、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淡胖、苔白膩。這個時候的焦點是要恢復消化系統的功能,處方:法半夏9g、陳皮10g、黨參15g、炙黃芪3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後下)。這可以幫助病者健脾開胃,提高本身的免疫系統能力,加快恢復健康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