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蝶
無綫電視劇《機場特警》的收視率一直維持在三十多點,是近年最叫座的電視劇之一。
紀律部隊的電影和劇集向來都是觀眾喜愛的劇種,我對《機場特警》也有一點期望。第一,我也喜歡「制服的誘惑」,愛看穿上制服的各種紀律部隊的故事。第二,《機場特警》這類紀律部隊的劇集在熒幕上較罕見,我有興趣知道他們工作的獨特性和所肩負與警隊其他部門不同的挑戰。第三,此劇有一班相對來說較為年輕的演員當主角,若然拿捏得好的話,能產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第四,我不喜歡拖拉的劇集,而紀律部隊劇集必須節奏明快。
《機場特警》播映後不久,網上已經有人取笑它為《機場特警之愛回家》,原因是劇中不少演員同在《愛回家》出現,這是電視台不斷流失演員的後遺症。很多演員離開了,但電視台沒有補充空缺,各劇的角色自然就是由剩下的演員分擔,他們同時在多個劇集中出現是很自然的事情。
對我來說,我覺得此劇應該易名為《愛回家之機場特警》更為適合。一位資深電視演員曾經跟我說︰「現在電視台為了節省成本,盡量不寫有家庭的劇本。」為什麼?因為有家庭的故事便要有老一輩的演員飾演祖父母或父母,不但需要聘用較多演員,亦要搭建較大的廠景,成本自然較高。
可是,《機場特警》似乎要推翻這位前輩的論調。劇中每一個年輕的機場特警都有屬於他們與其家庭的故事,每集都寫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摩擦、矛盾或諒解。中老年的演員可樂了,因為這個劇集需要大批他們這個年齡層的演員演戲,而他們與機場特警的工作並無關係。
當所有主要的角色都在上演愛回家時,試問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剩下演機場特警執勤的故事?說真,很多時候我是完全忘記自己是在看一個以機場為背景的劇集。只是偶然鏡頭轉到兩名警員在機場內邊走邊談話時,我才記起原來我正在看的是一齣警察劇,而非家庭倫理劇,甚至是一齣愛情劇。劇中人人都有他和她的愛情故事,連角色較為次要的楊證樺也有愛情戲。所以,《機場特警》只不過是一齣用機場特警來包裝愛回家和愛情的劇集。
於是,在機場獨有發生的劇情,如劫機、飛機內或停機坪發生事故、由行李輸送帶或過關時引起的故事等情節完全欠奉。劇中的案件如有人賊喊捉賊訛稱被機場特警偷去一半金錢、置放炸彈、跳海、馬路上遇着悍匪等,都是可以在機場以外任何地方發生的,不一定與機場特警有關。況且這些都是稍縱即逝的案件,鋪排很短,警察劇應有的動作或緊張場面亦少,角色長篇大論地說話的情況卻很多,如名歌星的擁躉在機場鬧事的場面匆匆而過,卻留了很多時間給名歌星剖白其內心世界。
《機場特警》的劇情跟其他紀律部隊劇千篇一律,都是初生之犢蛻變為成熟的歷程,當中沒有新意。我早就猜想到一定有警員死去,而監製竟然在一集內花了大半小時讓每一個年輕角色逐一表達他們失去一位良師益友的痛苦。還有,連「終極壞人」是誰也毫無懸念。宋天機的報仇原因也是陳腔濫調,演員演繹那個角色也與無數劇集的「變態壞人」的面部表情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大場面,一切都是那麼公式化。
我們常說每個戲都有自己的命運,《機場特警》肯定是好命,懂得在疫情期間人人躲在家中時才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