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五大流派的來源

2020-05-31

粵劇生角五大流派之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在內地流傳,至九十年代首屆羊城國際粵劇節才一錘定音。但根據專欄作家童仁在《粵劇五大流派趣談》一文裡透露,「五派」之說早於三十年(代)由一家娛樂報紙評定;可惜作者未有說明娛樂報紙的名稱或資料來源,所以沒法進一步探索。

上期我提及在首屆羊城國際粵劇節專家們一致通過粵劇「五大流派」的理據可作為審視粵劇流派形成提供重要參考指標,惟是當年只是綜合各專家的意見,沒有定下評審準則。我手上的資料裡,只在2010年出版、由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主編的嶺南文化大名片之《粵劇》(羅銘恩、羅麗撰著)一書找到蛛絲馬跡。不可小覷《粵劇》只是一本簡易讀物,卻代表官方對粵劇的看法。該書在《五大流派撐起的粵劇天空》一章,有以下一段說明:「『薛、馬、桂、廖、白』,號稱粵劇五大流派。一九四零年代,薛覺先、馬師曾、桂名揚、廖俠懷、白駒榮五位粵劇藝人就在這大時代的變革中脫穎而出,形成了各具個人風格的表演藝術流派。他們譽滿省港澳,在東南亞、美洲的華僑聚居地及上海、天津、雲南等地也獲盛譽。他們汲取兄弟劇種的藝術精華,在傳統技藝基礎上各有創新,令粵劇藝術上了一個新高峰。五大流派,以薛、馬二人的影響最大,以至於粵劇史上習慣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大變革階段稱為『薛馬爭雄』時期。」

根據以上一段的論述,「薛、馬、桂、廖、白」之所以成為粵劇「五大流派」,是因為他們都具備表演藝術的個人風格、廣泛的知名度和技藝上的創新三項條件。該段文字也同時指出「五大流派」中,以薛覺先、馬師曾兩位影響最大。我在《戲曲流派的定義》一文說,在紅線女眼裡,只有薛覺先和馬師曾才夠資格稱為流派,可能是她對流派有十分嚴謹的標準,就是這個意思。至於她後來改變看法,只反對把桂名揚列入流派,原因何在,便不得而知。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