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家庭學校「睇緊」 育青守法意識

2020-06-07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杜思文)在民建聯「關注犯罪年輕化問題」圓桌會議上,與會者均認同青年犯罪問題與攬炒派鼓吹「違法達義」、美化暴力的行為密不可分,並強調預防青少年犯罪,要從家庭、學校、法律、抵制錯誤信息等層面多管齊下,特別是要共同培育青少年的正向發展和守法意識。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在致辭時表示,根據民建聯早前公布的調查顯示,有67%的受訪者對犯罪年輕化感到憂慮,60.2%認為法庭對年輕犯法者的判決沒有阻嚇力,反映了社會的普遍擔憂。她強調,家庭是青少年犯罪第一道防線,學校和教師應一起向犯罪行為說不。

應加強學生是非教育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指出,攬炒派所謂「違法達義」的「理論」,令現時不少年輕人公然犯罪,視法律如無物。而且修例風波的群體活動性質,包括統一口號、目標、服裝,裝備等,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

他直言,當年輕人不再害怕犯法時,對教師的教育也是巨大挑戰,故教師必須守住教育的底線,即不能在學校宣傳暴力和鼓吹仇恨,現在學校教育很多都強調「利弊」,應該加強學生的是非教育。

禁毒常務委員會前主席、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石丹理強調了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他指出,加強年輕人的社會心理能力能有效減低青少年犯罪,這些能力包括抗逆能力、人際關係和人生目標等,同時必須在家庭教育、年輕人教育、警方執法、社會價值觀等方面多管齊下,引導學生進行社會情緒學習和正向發展。

青少年犯法 家長同有錯

退休裁判官、城市大學法律學院講師黃汝榮以12歲兒童記者為例指出,已有極為年輕的青少年出現在非法集結的現場,他們的監護人可能已涉嫌犯法,並呼籲法庭和社署主動介入這些高危個案,有需要時可引用《侵害人身罪條例》 第27條, 防止兒童及少年可能受到不必要的苦楚或健康損害。

他提到,不少年輕人以為可用《罪犯自新條例》消除案底記錄,但實際上,只要一經定罪,案底會有終身記錄,呼籲家長需「睇緊」子女的行為,年輕人更不要以身試法。

民建聯最後總結了6個導致香港近年犯罪年輕化的原因,包括攬炒派政治領袖美化暴力、鼓吹犯罪;朋輩影響;假資訊鼓吹、煽動仇恨;假資訊通過網絡快速傳播;老師、律師、社工等政治凌駕專業,向青少年灌輸政治理念;青年上流、家庭結構和成長環境等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