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我頗關心美國第三代華裔孩子的變化,曾向於梨華探詢過這個問題。於梨華表示:「第三代就很難講了,我不是很樂觀。說老實話,雖然現在我認識的在美國所謂高級知識分子的華人,他們大都是認為他們的第二代應該跟中國人聯婚的,這樣一來,他們的文化、背景還是很集中。第三代是不是能夠保持這樣的傳統,就很難講了。」
於梨華說:「譬如我們教孩子時總是說你們雖生長在美國的社會,但因你們是黃皮膚,要在美國打天下的話,一定要比他們美國好。」
所以中國孩子們他們今天有這個成績,是跟我們這一代的中國父母有很密切的關係。
於梨華說:「我講這些的意思,就是想說,根的問題,對我來說,不是像我從前看得那麼重了。你把這個面擴大的話,還是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哪怕中國人在美國植了根的話,他們還是可以對中國的文化有貢獻的。」
她曾表示,她開始關注中國大陸的留學生──
從1976年以後,有很多中國出來的學生,他們每個人幾乎都有個故事,所以於梨華對這方面的興趣又提起來,她想以後還會寫這些人,但面可以更廣一點,還可以接觸到中國方面的現實問題,比以前她寫的留學生題材都要廣一點,也比較深一點,也許更有意義一點。
遺憾的是,其後於梨華始終沒有把中國大陸留學生題材寫出來。
於梨華還是比較熟悉台灣留學生的生活。
於梨華的留學生文學曾受到夏志清的嘉許。很多人關心於梨華與夏志清的關係。夏志清的第二任夫人王洞女士,在一篇《夏志清的情史》(見《明報月刊》2015年5月號)曾提到夏志清與於梨華的關係。
王洞寫道,夏志清曾對她說:「......後來Helen(於梨華)搬來紐約郊區,要我寫序,我又跟她談起戀愛了,我太太受不了,找了一個男朋友,我們就決定離婚。」
於梨華逝世後,於梨華的弟弟於忠華曾對傳媒透露,夏志清對於梨華一度着迷,揚言於梨華是他婚後第三個情人,他表示,於梨華也很欣賞夏志清的才氣,「姐姐不能得罪他,畢竟他那支筆可以讓我姐姐的努力完全白費,也可以把我姐姐推得更高」,但與此同時,於梨華很欣賞夏志清的才氣,「『她也不是百分之百被動』,兩人過從甚密,主要的顧慮是孩子們還小,才沒鬧得雙方離婚收場。孫至銳為此相當苦惱,常問他要怎麼辦,『每次跟他在車上聊起來,汽車上煙灰缸都被他塞滿了』。」(《亞洲週刊第三十四卷第十九期》)
於梨華最終還是與孫博士離婚,嫁給紐約州立大學校長歐立文。 (側寫於梨華之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