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豆棚閒話:後工業時代的炒飯

2020-06-20

■ 青 絲

有人發明了一種炒飯機,全程電子控制,旁邊的機械手依次把各種事先準備好的食材投放到鍋堙A鍋蓋自動合上,攪拌翻炒到設定的時間,就是一鍋蛋炒飯。據稱是為了滿足宅家懶人的發明。可是很多人看了卻不買賬,因為炒飯並不麻煩,不少人甚至樂在其中,真正令人討厭的是洗菜切菜、洗鍋洗碗這些「前戲」和「後戲」。如果有一個專門負責切配和清潔的小工,大部分人並不排斥下廚。

炒飯是方便麵出現之前,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便捷食物,樸素得如同真理,無論熱愛或者憎恨,都無法將之置於生活之外。從另一個層面上說,炒飯也是中國人必須掌握的烹飪技能,與番茄炒雞蛋一樣,是衡量一個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最低標準。雖然炒飯的工序都大同小異,無非是先炒雞蛋還是先炒米飯,區別只是各自採用的原料略有微調,但炒飯卻很容易引發「烏比岡湖效應」--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獨門炒飯高出平均水平,更為美味,也更有靈魂。

香港一位名廚做的「皇帝炒飯」,售價5,000元一份,據說只有賭王何鴻燊曾經捧過他的場。有一期綜藝節目《頂級廚師》,參賽選手聽說是做「黃金蛋炒飯」,皆歡欣踴躍。一個女選手信心十足地表示自己常炒飯給兒子吃,認為可以輕鬆過關。但她卻是最早被淘汰的幾個人之一。炒飯的魅惑之處,是從這一過程獲得的操控感,很容易讓人感覺到自己是站在舞台的中央,從而把自身的戲分看得太重。

炒飯在不同的場合,還被賦予了其他的社會意義。1990年代,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新大陸》,幾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中餐館打工做跑堂,和廚房的四川大廚有意見,便串通起來整治他。只要有人來吃飯,跑堂就極力推薦蛋炒飯,客人不知究竟,十有八九都會應允。中餐館做炒飯的米飯都是冰凍過的,目的是使米飯脫水,炒製時能夠盡快炒乾。

海外中餐館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大廚也沒有副廚打下手。客人集中點蛋炒飯,事先沒有準備,冰箱堛漲抾漕茪ㄓ庛悜寣A大廚每炒一份,就要把冰坨一樣的米飯用力壓散。一天下來,大廚累了個半死,兩個跑堂則躲在一邊偷蚍痋C就形態而言,被炒得晶瑩油亮、粒粒分明的炒飯,業已失去了黏性,正好符合這一人際紛爭的情境展示。由炒飯來充當衝突的介質,也許其中就暗含蚞仴t的苦心。

作為現代消費的一環,炒飯機的出現,固然有助於人們把生活安排得更緊湊周密,但生產出來的同質化產品,也抹去了不同的個性特點以及由此帶來的意外驚喜,同時也剝奪了人們的創造性及為此獲得的樂趣。值得慶幸的是,這一科技產品對大眾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吸引力,還能讓我們的生活看起來不那麼無聊,仍然保留了一點偶然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