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業界盼港證監認可基金納理財通

2020-06-30
■黃王慈明稱,理財通的入場門檻,或可較南向滬港通與深港通為低。 資料圖片■黃王慈明稱,理財通的入場門檻,或可較南向滬港通與深港通為低。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中央於7·1回歸日及「港區國安法」立法前夕,宣布推行跨境理財通計劃(理財通),本港銀行與基金公司對此反應正面,都認為理財通可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並期望能把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基金都納入理財通的投資範圍,同時降低內地入場投資者的資金門檻。

基金公會:灣區居民選擇更多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由於現時在「基金互認」安排下可於內地銷售的香港基金相當有限,因此業界對跨境理財通計劃引頸以待。她表示,業界明白在風險可控的原則下,監管當局或希望穩步推進理財通,在產品納入方面不一定能夠一步到位,不過業界期望日後公布理財通的細節方面,可包括將香港證監會的認可基金納入理財通,而非只有在香港註冊的基金。

她解釋,這是因為香港證監會認可基金受到嚴格規管,並在資產類別、市場、投資策略和幣種等方面提供多元選擇。若相關基金最終可納入計劃,可有助大灣區內處於不同人生階段,與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居民有更多投資選擇,建立更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從而更好地掌握環球投資機會,以及管理投資風險。

此外,她表示理財通的入場門檻,或可較南向滬港通與深港通為低,因為基金屬分散投資的金融產品,而香港有不少公募基金可供投資,是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一般而言投資風險較只投資於股票為低。

華興證券:港市場將更活躍

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認為,雖然理財通正式啟動時間和實施細則尚未公布,但理財產品、公私募基金以及資管產品的互認,是大灣區跨境金融的制度建設的重點。考慮到內地結構性產品合同相對簡潔,而且在投資者保護方面得到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持,預計香港居民較有興趣購買內地合資格理財產品。

龐溟續指,理財通無疑也拓寬了粵港澳大灣區境內居民的資產配置渠道,使其財富管理和資產海外配置的策略更加多元化。大灣區的境內理財客戶、高淨值客戶不必再只限於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或者QDII產品等渠道投資海外市場。這也將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個股和香港市場交易量、活躍水平與估值水平。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場,其迄今淨流入規模已超過2019年全年。龐溟指,該行研究顯示,今年5月底港股通投資者交易量已進一步提升至香港市場總交易量的17.4%。值得注意的是,受益於港股通的發展以及中資在香港市場重要性的提升,2018年,香港股票現貨市場成交金額中的11.7%來自內地投資者,相比2016年大幅提高了3個百分點之多,內地投資者已成為香港股票現貨市場除本地投資者外最重要的交投力量。內地機構投資者佔內地投資者的比重,也從2016年的28%升到2018年的55.7%。與香港本地投資者相比,內地投資者的活躍度和換手率更高,推高了港股市場尤其是新經濟股的交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