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2006年亞運會,香港有參與競投主辦,而當年香港申辦的口號是「Hong Kong for sure 香港一定得」,可能這個口號太過自信罷,最後由卡塔爾多哈奪得2006年亞運主辦權,「香港一定得」則落敗而回。
申辦這類大型國際運動會,雖然實則活動日子只有短短幾天,但其工作可謂多如繁星。事前工作除了先游說各體育會員支持,亦要計算本身各場地設施,所有運動員的參賽成本、工作人員、義工、傳媒村、選手村、交通、食宿等等,概括很多細節。當年香港政府曾找一間英國顧問公司研究申辦亞運的可行性作報告,顧問公司與我詳談了3個多小時,我也有給他們提供了很多我的意見,表達了對於可成功申辦亞運會的機會並不樂觀;我們香港各單項體育總會都有能力主辦大型賽事,主要是他們缺乏了主辦綜合大型體育賽事的統籌經驗,作為體育製作人只能歎聲無奈。
2006年多哈亞運會,多哈也是比較缺乏主辦大型運動會的經驗,所以該次亞運會聘請的統籌工作人員,主要是來自英國及澳洲,這一班工作人員專責統籌世界各地大型運動會,他們的製作經驗專業且非常豐富,包括開幕禮、閉幕禮、電視製作等。由於2006年我已經開始統籌2008年北京奧運前期製作工作,因此我計劃了飛多哈一轉,去吸收大會在電視製作方面一些經驗,希望能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方面使用,由於時間安排上比較緊迫,我在多哈只逗留了24小時,就要好好利用這24小時。
首先去拜訪沙特「半島電視台」,她是比較有資源的一個電視台,派出工作人員200多人共20隊攝影隊,獨立製作一條英語亞運頻道給全世界收看;之後到內地「中央電視台」探訪,「中央台」今次派出約400多名工作人員,除了製作亞運節目轉播回中國內地播放外,更協助大會製作公共信號,他們也當這次亞運製作是2008年北京奧運前哨;而我到訪多哈亞運會的最大目的是參考澳洲製作公司如何協助亞運會製作公共信號及如何把信號分發給各國所有電視台成員使用。
在多哈匆匆的24小時,由機場到IBC國際廣播中心,在內穿梭流連,再回到機場返香港,雖然時間非常倉卒,但總算接觸到多哈亞運會,也與一班2年只見一次國際體育傳媒人再次聚首暢談,相約4年後廣州亞運再見。但你問我多哈除廣播中心外是怎樣的一個城市,我卻一無所知了。
順帶一提,從幾千名在國際廣播中心內報道亞運的傳媒人的膳食(午餐及晚餐)全由大會免費提供及招待,可以看到2006年這屆多哈亞運會是真的很有資源,在這之前是從未試過的;之後一屆的2010年亞運會在廣州舉行,廣州大會事前也「打底」指:不可能跟多哈亞運會一樣,有這麼多資源去承擔傳媒的膳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