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wenweipo.com/2020/07/30/a02b.jpg)
外賣服務平台以人工高、工時靈活作招徠,但記者短短一星期的臥底試經歷,毫無半點「筍工」的感覺,反而深切體驗到外賣員的辛酸,由白天到黑夜,在街上暴走幾小時,只送到幾張訂單,全日收入最多240元,時薪隨時低過食肆炒散,但辛苦程度卻相差極大。
外賣服務平台的官網聲稱,外賣員每送一張訂單可賺取75元,但記者發現言過其實,該公司早前修訂外賣員薪酬計算方法,步兵過去有底薪,不論有無訂單,on call(待機)每一小時有40元,之後每張單可獲15元;但新機制下,步兵沒有底薪,每張單可獲30元報酬,換言之若果on call一整天沒有派發到訂單,外賣員即使付出時間等工作,也零收入。
評級App易故障 被「漏單」扣錢
而且,外賣服務平台的派單機制對新入職外賣員十分不利,公司按外賣員的往績(包括過去的接單量、工作表現等)分為六個級別,最高級的外賣員會優先獲發訂單,最低級外賣員即使就在餐廳附近,也未必獲發訂單,「食白果」的機會較高。
以記者首天接單量為例,當日開工三小時,接獲6張單,按舊制可獲210元;但新制下,記者全日人工僅180元。
最慘痛的經驗是手機應用程式不時出現故障,有次系統定位錯誤,誤當記者偏離預訂的配送範圍,無端指摘記者「漏單」被扣血汗錢,但記者也有口難言,無法上訴。
人工「雞碎咁多」,卻與勞力付出不成正比。系統會自動估算外賣員的送遞時間,但往往當外賣員能飛天遁地,高估外賣員送抵的時間,若不準時到抵更會影響外賣員的評級,故每次接單記者也千方百計與時間競賽。記者曾為送遞一份到半山上屋苑的外賣,為趕時間,唯有選擇最近的山路,然而需要在下午烈日當空時爬幾百級階梯,十分攞命。如果倒楣遇着舊樓電梯故障,更要爬樓梯上樓。短短一星期的工作,已考驗記者的體力極限,換來腳趾大腿磨破,周身肌肉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