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最近搬家,收拾出來的物品中最多是書,書是那些你不捨得隨意丟棄之物,因為閱讀時產生了一定感情,但又無時間去再翻閱,一直束之高閣,任憑它們孤寂落寞。疫情關係連書展也取消了,更不用說二手書義賣的活動。最後,我自行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漂書行動!
所謂漂書,即「圖書漂流」,聽說是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歐洲,愛書者將不再閱讀的書籍隨意放在公眾地方,讓人免費取走閱讀。第二主人讀過後又把書放到其他地方,再讓別人取閱,然後再重複,這樣的行動就像書籍漂流,隨着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主人,知識得以不斷延續開去,很有意思。
我首次接觸漂書是在家附近一條人流頗旺的行人天橋,一位區議員在那裏辦漂書活動,令我印象深刻。我把部分書帶到該行人天橋,放到不礙人的地方,寫下「漂書、免費取閱」,想不到效果很好,半天時間已全被取去,之後我再添書。此外,還到另一條行人天橋,以及近火車站人流極多的地方,把書整齊地放在地上一角。
在我添書和放書時,有些有心人會行過來和我聊天,如「啊,你有一行禪師這套書,我找了許久!」「我正在想放書人是什麼背景?為何看這麼多心理輔導的書?」「你的書很適合我,我是教書的,我會告訴同事也來選取!」「噢,這樣舊的雜誌你也有,好珍貴!」透過書本,我與不同類別的愛書人聊起來,遇到這些有心人,心情分外愉快,因為我知道為自己的愛書找到好主人,它們沒被浪費,大可以安下心來。
之後我還把鐳射音樂碟和電影碟也放在一起「漂」,更快「漂」走了。香港這物質豐富的城市,舊物件都顯得不值錢,但其實質價值沒減,轉贈別人,保留其價值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