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趁疫呃弱勢 低息貸騙升三倍

2020-08-24
■警方介紹指,今年首半年錄得低息貸款騙案共305宗,較去年同期72宗急升逾三倍。左起:方詩穎、顏凱欣、吳振耀。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警方介紹指,今年首半年錄得低息貸款騙案共305宗,較去年同期72宗急升逾三倍。左起:方詩穎、顏凱欣、吳振耀。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香港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不少市民飽受失業及經濟拮据困擾。騙徒利用疫情「契機」向急需現金周轉或心急搵工人士落手進行詐騙,以致上半年涉低息貸款騙案及求職騙案數字,分別較去年同期錄得大幅上升逾三倍(320%)及五成(54%),受害人以學生及失業人士為主,案中不單蒙受金錢損失外,更隨時需承擔巨債,情況令人憂慮。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警方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今年首6個月疫情期間,警方錄得低息貸款騙案共305宗,較去年同期72宗急升逾320%,涉案金額亦由831萬元上升191%到2,426萬元;至於求職騙案則錄得127宗,較去年同期上升逾54%。

此外,上半年涉投資騙案宗數有143宗,亦較去年同期101宗上升41%,當中涉及加密貨幣的投資騙案更大幅上升11倍(見另稿)。

65歲婦失財85萬元

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總督察顏凱欣介紹, 今年上半年最大一宗低息貸款騙案,是3月中一名65歲女士接到的騙徒電話,對方自稱是銀行職員及可以提供低息貸款,但要求受害人在一間投資公司開設投資戶口及存入18萬元現金證明有資產及收入,便可以獲批150萬元貸款。其後一名自稱投資公司的騙徒再致電受害人,相約在九龍灣一個商場會面簽約及收取18萬現金。其間疑騙徒見受害人容易受騙,再游說她只要將67萬元現金存入指定的個人銀行戶口,便可獲得450萬元低息貸款,受害人遂按指示將款項存入兩個個人名義戶口,騙徒隨後失去聯絡,受害人最終向銀行查詢始知上當受騙。

警籲親身或致電求證

顏凱欣指出,正常銀行的申請貸款手續與騙徒手法有明顯分別,包括真正銀行職員是不會利用社交媒體索取個人資料,亦不會約市民到公眾地方會面、收錢或簽約等;更不會要求提供保證金或轉介申請人至投資公司開設戶口作為借貸條件。

她提醒市民,當遇上超低息貸款時便要提高警惕,應親身或自行致電銀行求證;核實來電者身份;手機下載攔截或識別詐騙電話應用程式及盡量使用官方應用程式商店下載應用程式。如有懷疑,可致電警方「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

首半年41宗貸騙涉457萬元

警方同時介紹,今年首6個月涉求職騙案的數字急升,當中逾八成受害人年齡介乎21至40歲,學生佔受害人數35%、其次失業人士佔23%;在各類型求職騙案中,以貸款申請騙案損失金額佔最多達457萬元,共有41宗案件;另保證金騙案則佔案件數量及受害人數量最多,佔66宗及68名受害人,合共損失140萬元。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督察方詩穎表示,今年最大的一宗求職騙案是涉及借貸的求職,發生於2019年11月至今年3月。案中15名受害人,年齡介乎18歲至37歲,他們看到網上招聘廣告而主動聯絡騙徒,相約會面時騙徒聲稱可以賺取佣金,繼而帶受害人向財務公司借貸,涉款共246萬元,騙徒亦隨即失去聯絡;直至受害人收到財務機構的追數信,始知受騙。案件至今,警方暫拘捕一名涉嫌提款的疑犯。

勿輕信網上招聘廣告及留言

對於求職騙案手法普遍但仍不斷有人中招,方詩穎認為求職騙案很多時都是針對學生,因現時互聯網普及,騙徒容易透過網上直接與學生接觸犯案。由於很多時學生急於搵錢,尤其在疫情下想快些搵到工作,以及有時涉案金額僅是數千元,因金額不算大而容易掉以輕心。

她提醒求職者,切勿輕信網上或社交媒體的招聘廣告及留言,應盡量了解公司背景及僱主資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