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凱 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協委員 香港北區工商業聯會創會會長
國家將於2021 至2025 年開始實施為期五年的「十四五」規劃,中央近期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內地及港澳學者專家們,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為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言獻策,齊心協力把「十四五」規劃編制好。
「十四五」規劃是國家完成全社會小康任務後,站在新時代新起點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又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筆者作為港區政協的一員,毫無疑問聚焦關注「十四五」規劃香港篇。
第一、繼續穩固香港的「雙向窗口」作用,在此基礎上積極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作為香港發展的主要方向,通過大灣區的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的全局。未來五年裏,我們相信,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將發揮獨特優勢,並被賦予新的角色和定位,將成為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位置且擔當起引領的樞紐作用。
第二、繼續強化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此基礎上積極對接內地資本市場,強化「深港通」「滬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繼續建設成為大中華地區的資產管理中心和財富管理中心,為中國資本走向世界保駕護航。筆者認為,中央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繼續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為國家的金融領域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經驗。
第三、鞏固香港作為內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橋頭堡地位,在此基礎上香港應積極發揮其獨特的橋樑作用,在法律、審計、知識產權、仲裁調解等領域提供專業服務。
第四、加快建設香港的科創中心地位。香港的經濟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支柱,佔到整個經濟體量的93%,金融服務業又佔到了現代服務業的一半以上。香港的發展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極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為了更好地抵禦外來風險,實現筆者上述建議的幾個中心地位,香港要在科技創新上加大支持力度,投放更多資源。
作為香港教育機構持份者,筆者對香港地區教育和內地教育如何協同發展等問題亦比較關注。兩地的高等、職業及基礎教育各有特點和優勢,但目前合作多屬民間層面,缺乏政府主導的合作平台,定位和層次也有待提高。香港應該對接深圳及大灣區產業發展需求,分層次分階段參與建設一流院校,同時依託深港兩地的合作辦學基礎,吸納大灣區內院校參與合作,激活創新粵港澳職業教育合作機制和跨境辦學發展模式,打造一批優勢特色專業,培育一批國際化、創新型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