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浸大製新冠App速尋感染源頭

2020-09-01
■浸大研究團隊研發新冠病毒風險警示系統,保障私隱之餘,協助盡早找出感染源頭。■浸大研究團隊研發新冠病毒風險警示系統,保障私隱之餘,協助盡早找出感染源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強,要追蹤病徵不明顯的隱形患者行蹤,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及時間,往往失去截斷傳播鏈的良機。浸會大學研究團隊近日研發出全新警報系統,通過「分散式」設計,把用戶的行蹤資料儲存在手機內;一旦確診感染,行蹤資料便會以加密方式通知各個場所及其他用戶,在保障私隱之餘,協助盡早找出感染源頭。

近日疫情雖漸趨緩和,不過,仍出現不少感染源頭不明的確診個案。浸大研究團隊近日研發的「新冠肺炎病毒風險警示系統」,則能以保障私隱的方式,記錄用戶行蹤。

領導團隊的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副系主任及教授徐建良表示,現時本港採用人手方式找出患者行蹤的效率不高,單憑患者記憶有欠準確,更遑論識別出曾在公眾場合與其接觸過的人。

上述系統的特點,是支援「場地對人」及「人對人」兩種匿名運作模式,用戶只需以手機下載相關程式便能運作。在「場地對人」警示模式下,用戶出入活動場地時掃描場地的二維碼,時間、地點等信息會保存在自己的手機;若用戶被確診感染病毒,登錄系統後,用家過去14天所到之處的資料會發送至各個場地負責人,以及曾在同一時間出現的其他用戶。

在「人對人」警示模式下,系統會採取低功耗藍牙無線通訊技術,若兩名用戶在兩米範圍內停留約15分鐘,雙方手機便會交換匿名編碼,並保留在各自的手機數據庫中;若其中一人染疫,另外一人便會收到通報。有別於將資料上傳至單一機構數據庫的「集中式」,新系統的所有數據均保留在用戶手機,因而被稱為「分散式」(decentralised),同時系統也運用了最新的密碼學技術保障用戶私隱。

據悉,該系統將於浸大校園內試行,供教職員及學生自願使用。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毅可表示,希望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合作,使用新技術回饋社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