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相邀錦繡谷中春

2020-09-29
■錦繡谷中的「天橋」。 作者供圖■錦繡谷中的「天橋」。 作者供圖

肖 薊

錦繡谷,是江西廬山一個著名風景點。錦繡谷宛如一條天外飛降的彩練,披掛在大林峰與天池山的胸間,把天橋、豬頭峰、好運石、禮賢門、談判台、梵音泉、觀妙亭等諸多景點,巧而有序、妙不可言地串聯起來。不論男女老少,不管何方人士,只要來到錦繡谷中「瀟灑走一回」,便可盡情領略特色獨具、妙趣橫生的錦繡風光……

錦繡谷,是從如琴湖畔至仙人洞的一段秀麗景色,是大自然對廬山的慷慨恩賜──因第四紀冰川的作用,錦繡谷這塊面向西南的山間凹地,經過冰川反覆且精心的雕琢,形成一個陡壁平底的山谷。谷中奇石林立,險峻而秀美,若遇氣溫驟降,這媮椄O欣賞廬山雲霧的最佳位置之一。

花香蝶自來,景美遊客多。幽幽錦繡谷,處處人擠人,常常構成一道別樣風景線--放眼望去,或遠或近,或前或後,總有一條由紅男綠女串聯起來的「人龍」,在山間緩緩蠕動。沿茩袗v在懸崖絕壁、由鵝卵石和長條石鋪就的小道遊覽錦繡谷,既可領略一路錦繡風光,又可欣賞一幅天然畫卷。真有一種畫在眼前展,人在畫中遊的意境。遊覽途中,留心欣賞,一座高數十米的石峰,峰巔一塊人頭石,恰如一個側臉老人,不單面容,就連眉眼、皺紋都惟妙惟肖,清晰可辨。巨石之上,刻荂u錦繡谷」三個大字。

「春時雜英百千種,燦爛如熾,至冬初蒼翠不剝,丹楓綴之,亦自滿眼雕績。」錦繡谷,四時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而得名。谷中生長的瑞香花,因其株矮而壯,樹形自然而灑脫,故又稱蓬萊花、風流樹。早在宋代天聖年間(1023-1032年),就已聞名於世。宋人有詩曰:「曾向廬山睡婸D,香風占斷世間春。窺花莫撲枝頭蝶,驚覺南窗半夢人。」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文字記載:「瑞香產廬山,原名『睡香』。相傳古代有一僧侶,晝寢岩下,夢中但聞異香酷烈,而尋之,故名。」後人認為「睡香」極為高雅,且香味濃郁,是瑞祥之兆,故改名瑞香。

正所謂,濃縮的都是精華。錦繡谷全長不足2公里,可在這條秀麗的山谷中,除了錦繡,還是錦繡,以致令人興致勃勃、遊興濃濃。沿蚗A繡谷石級便道遊覽,可以真切感受到「路盤松頂上,穿雲破霧出。天風拂衣襟,縹緲一身輕」的醉人意境。谷中千岩競秀,萬壑回縈;斷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有的如雄獅長嘯、猛虎躍澗,有的似捷猿攀登、仙翁盤坐。只要有豐富的想像力,一路上,如畫風景,給人亦真亦幻、如癡如醉的感覺。

錦繡谷中,樹高、林密,花奇、石怪。尤其是,巨石層層疊疊,形態各異;奇峰巍巍峨峨,氣象萬千。它們,有的似出水芙蓉,有的如白髮老翁,有的像雙獅起舞,還有的如奔馳草原的駿馬、翱翔長空的雄鷹、對^梳妝的觀音……浪漫的人們,給這堛漁p岩取了許多形象而生動的名字,賦予它們神奇而美妙的傳說,撥動茧L數遊客的心弦。無怪乎,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有詩云:「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

錦繡谷中的景點,不單各具特色,而且各有故事或傳說。如「天橋」,相傳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戰敗後率兵逃至廬山,慌不擇路退到這堮氶A但見眼前懸崖峭壁,深不可測,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正當其束手無策、萬分危急之際,剎那間金光閃耀,一條金龍從天而降,化作一座虹橋,橫跨於懸崖兩端,朱元璋絕處逢生,揚鞭躍馬,飛奔而過。朱的兵馬有驚無險順利通過,待到陳友諒追兵抵達橋頭,烏雲滾滾,雷聲隆隆,天昏地暗,人驚馬叫,伴隨茪@道灼眼的藍光,金龍騰雲駕霧,虹橋無影無蹤,陳友諒所部只得悻悻然鳴金收兵。前人潛凡有詩曰:「盤岩對立冰川琢,唯有殘墩乍斷橋。太祖藉機抬聖駕,金龍傳化上凌霄。」

天橋,原來是一處巨大的斷層,亦即當時垮塌而形成的景觀。峰高壑深,峭壁連片,山崖上有一塊褐色巨石伸向深澗,遠遠望去似一斷橋。取一個理想的角度,站在「橋」的東頭,抬起一隻腳,做向前邁步的姿勢,拍攝出來的照片,彷彿一步即可邁過「橋」去一般。因而,很多遊客爭先恐後在這堜蝺荅d念。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亦真亦幻的動人傳說,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將無數遊人帶進神奇的境界。那天,我在天橋小作逗留時,先是雲霧迷濛,天橋雲遮霧罩。須臾之間,一陣山風吹來,雲開霧散艷陽照,天橋隨即露崢嶸,展現了本來面目,重放出奇異風采。錦繡谷中,不時有雲霧聚散,引發人們無限遐思,宋代詩人孔武仲吟道:「江城已月芳菲盡,殘紫深緋到谷中。最是廬山佳麗處,我來蕭颯已秋風。」

錦繡谷中,除了滿目自然景觀,還有不少人文景觀,令人目不暇接、讚不絕口。明清以來,前人先後留下了「雲海」、「梵音泉」、「竹林寺」、「天在山中」、「同舟共濟」,以及庚午仲冬張敬之先生的「賢者樂此」等大小不一、內容不同、章法各異的石刻。谷底一處拔地而起、儼如高樓的巨石頂部,刻荂u黃雲萬里」四字。因其距離較遠,只有把鏡頭拉近了,才能看清黃色的文字。

如果說,錦繡谷中的「好運石」有點「勉強比附」的話,那麼,「禮賢門」倒是「名副其實」──錦繡谷中部路旁,一塊下粗上細的巨石,支撐荓q山邊「伸出」的另一塊更大的石頭,其下形成一個狹小的空間,從此走過路過的人們,即便他官職再大、財富再多,也得彎下腰、躬茖韋q過。真有點「禮賢下士」的意味,故而稱之為「禮賢門」。穿過「禮賢門」,繼續朝前走,便到了另一個景點--觀妙亭。觀妙亭,為石構小亭,立身於臨近仙人洞路下的一處突出部。其正面兩根石柱上刻茪@副對聯:「山川吐納開靈境;文軌交通樂太平。」觀妙亭,不單名字好聽,而且裝扮簡約--從結構到用材,從設計到造型,都與其他亭子差別不大。只是,它的位置不同,自然也就妙在其中了。這媯瓥扒}闊,天氣晴好時,立身亭中,放眼眺望,不僅山間的奇花異草、綠樹怪石,就連山下賽陽小鎮、東林古寺等遠近景物,一覽無餘,盡收眼底。錦繡谷中多錦繡,悅目美景看不夠,這次遊覽錦繡谷的一大收穫,是加深了對北宋王安石當年遊覽錦繡谷後,欣然創作的《錦繡谷》一詩的印記:「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