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在平輿感受車輿文化

2020-09-19
■《天子駕六》雕塑 作者提供■《天子駕六》雕塑 作者提供

■ 馬承鈞

河南駐馬店號稱「天中」,謂中原腹地、九州之中。因歷史文化豐厚,獲譽中國「傳奇文化之都」:盤古文化、西遊文化、重陽文化、車輿文化、嫘祖文化和冶鐵鑄劍文化薈萃於此。中國車輛發源地則在駐馬店平輿縣,發明者為夏禹時期的奚仲。奚仲利用平輿盛產的國槐,研發出有頂蓋、可乘坐的車。車古稱「輿」,此地地勢平坦,又有人發明了「輿」,故得名「平輿」,中國車輿文化也由此發端。「奚仲造車」是中華文明史上一件大事。金風送爽時節,筆者一行專程赴平輿。初秋艷陽下,地處黃淮平原的平輿一馬平川恬靜幽美,滿眼萬木吐翠鬱鬱bb,組成一道道挺拔壯麗的綠色長城。平輿縣政協主席李志嫻說:「4,000多年前『造車鼻祖』奚仲和他的兒子吉光就在平輿研製馬車成功,備受夏禹賞識,被封為『車正』,主管天下造車事宜!」

據介紹,平輿古稱「摯國」。因與西周有親緣關係,摯國國君多次受封。奚仲是黃帝六世孫,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為摯國君王。奚仲帶族人在摯地伐木造屋、開發農耕,族人安居樂業。奚仲一直為人們的交通問題困擾,受父親造船啟迪,他突發奇想,用平輿盛產質地堅硬的國槐,一番操斧伐柯引繩切墨,打造出世上第一輛木製車輛,起名「輿」。此輿水陸兩用,有舟的外形,底部裝四個輪子,成為史上最早的車輛。面對時人讚歎,奚仲卻意猶未盡,覺得此車不夠理想、功效不高,就與兒子吉光嘔心瀝血不斷改進,又研製出由馬匹牽引的馬車。馬車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出行與運輸之便,更在戰爭中大顯身手,於是奚仲被封為夏朝車正、總管車輛,獲譽「車神」、「車王」、「車聖」。車輛又稱「車輈」,杜牧《洛中送冀處士東遊》中有「處士有儒術,走可挾車輈」句。平輿人為紀念奚仲祖孫三代造舟、造車、馴馬功績,稱他們是「摯地三聖」,建起一座輿侯祠(又稱三聖祠),年年香火鼎盛。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中確認「車,夏后時奚仲所造。」奚仲後被封薛(今山東棗莊),成為薛國始祖,時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民諺。

東道主邀我等遊覽位於平輿城西、綠化率80%的奚仲公園。園內有一大型雕塑《車輿創世》(也稱《車文明》),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如意湖和月牙湖波光瀲苤B水趣盎然,令人神清氣爽。廣場、雕塑、小品、噴泉等造型給人追崇先賢、繼往開來之感。我想既然名曰「奚仲公園」,再多些「車輿文化」元素,將古老車輿文化與不忘初心時代精神緊密結合或將更好。我們還遊覽了位於上河城的平輿清河旅遊文化風景園。此地一派江南水鎮景貌,水岸文化街、「御園」生態園、白芝麻博物館、東方迪士尼和風情廣場都出手不凡很見檔次。一尊《天子駕六》雕塑,又令我想起奚仲來。位於上河城一隅的「摯都民俗文化博物館」更讓人興致大增!博物館埵酗@楹聯:「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予子孫」,橫批「摯誠作基」。走進2,000多平方米展廳,但見數萬種老物件林林總總目不暇接:農具紡車、酒器茶具、花轎睡床和木石金雕、織錦刺繡、中醫藥具、錢櫃糧倉、徽章斗壺......令人大開眼界!

我最感興趣者則是數十輛古老的太平車了!說起太平車,陪同的駐馬店文聯主席韓祖和打開話匣子。他說,太平車是中國古代造車工藝成熟的標誌,因其保留夏代「車輈」雛形,故獨享「中國車輛活化石」之譽。太平車發明人也是奚仲。《管子.形勢篇》載:「奚仲之為車也,方圓曲直,皆中規矩準繩,故機旋相得,用之牢得,成器堅固」。它因滾動平穩而得名「太平車」。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就不乏太平車身影。據說解放戰爭時太平車也功不可沒。欣聞摯都民俗文化博物館乃民間收藏家李維先生積30年心血而建。平輿縣各級領導力挺李維,幫他協調場地、完善相關手續。2017年6月,這個民俗博物館作為河南省「非遺」項目太平車展館、駐馬店市首家車輿文化平台、中華美德教育陣地免費開放。去年省文物局對其做了三級博物館驗收,給予充分肯定。律師出身的李維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耗盡家財建造民俗博物館,真正兌現了他「摯誠作基」的初衷!正因他千辛萬苦收藏數十輛太平車,也為平輿縣獲授「中國車輿文化之鄉」、「中國車輿文化研究中心」立下一功。

奚仲發明的馬車究竟啥樣?時間久遠、又無留存,不得而知。但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卜辭中,有象形文字「車」。觀其字形,由輪、軸、輿、轅等組成。車輿下方有一根轅木,馬匹套在轅木兩側,乃彼時馬車的原型。後經不斷改進,材質和工藝越來越考究,舒適又快捷,帝皇乘坐的「龍輦」更是超級豪華了。2010年5月,我在上海世博會領略過2,000年前「秦陵一號銅車馬」風采。這是1980年在西安臨潼帝陵出土的兩輛銅車馬之一。車體為青銅、通體彩繪,車、馬、俑大小為真車、真馬、真人的一半。零部件有金銀飾品,運用嵌鑄、焊接、黏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接等多種工藝。車上鏈條仍轉動靈活,門窗均開閉自如。傘蓋厚僅0.3厘米,面積卻有2平方米,係渾鑄法一次鑄就,即便今天鑄就如此大而薄、呈穹窿形的銅件也很不易!這款秦始皇「座駕」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青銅之冠」,它見證了古代工匠技藝之精良,這些又離不開「造車鼻祖」奚仲。

奚仲及其後裔對車輛的大貢獻,深受後人尊崇。2010年9月,「中國車輿文化之鄉」、「中國車輿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在平輿縣隆重舉行。史上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九奚仲生辰,平輿都會在輿侯祠舉行盛大祭祀禮儀,鳴炮、迎神、奏樂、焚香、上供、叩拜、獻舞、送神,還連唱六天大戲,表達對奚仲的膜拜崇敬。奚仲卒於封地薛,當地建有宏大「車服祠」(奚公廟),文武官員途經都要下馬祭拜......車輿文化不啻是平輿人的根和鄉愁,更是我們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底蘊之一!深感於此,雁翔詩云--

四千年前造車輈,

奚仲英名萬古留。

大國工匠今猶在,

全球刮目看神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