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品德學堂 > 正文

【燦爛的中國文明】重陽祭祖表敬意 慎終追遠不忘本

2020-10-1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兩個詩句來自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當中的「佳節」就是重九──重陽節。你也會在重陽節當天,思念起自己的親人嗎?

談到重陽節的習俗,大家一般先想起什麼?登高!相傳桓景重陽登高避疫,故事廣為流傳。然而在香港,於重陽節掃墓,祭祀祖先,追思親人,似乎更為普遍。每到重陽,很多墳場或骨灰安置所都擠滿了孝子賢孫,進行拜祭。

祭祀先祖一向是中國人的大事。中國人每年在傳統的四個祭祖大節──除夕、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除了安排節慶活動外,也不忘準備祭品,拜祭家族先祖,表達敬意和懷念之情。而中國人也相信死後,自己的子孫會通過祭拜活動,跟自己溝通,所以陸游詩云:「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些源遠流長的習俗所反映的,也就是中國人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出自《論語》,意思是:父母歿,要慎重地辦理喪事,依禮盡哀;祭祀祖先時,要祭盡其敬,追念先人。這種思想的文化根源,正是中國人講求飲水思源、不忘本的精神。

我們生而為人,得感念父母授以髮膚;我們能夠成長,得感恩父母夙興夜寐的照顧,父母是我們的根本。所謂「百行孝為先」,所有德行之基礎,是盡孝──對生你、養你、育你的人敬之、孝之,不忘本。對在世的父母如是,對過世的父母如是,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我們的先祖,也如是。

只要做到這樣,淳厚、善良就能成為整個民族的風尚了。

今天有人認為談孝道,談慎終追遠,談飲水思源,是訓誡,是說教。其實,這些美德本源於情感,情感發源於人內心對他人的敬愛、尊重、愛惜......發乎於心,形於德行。無論何時何地,人的真摯情感都不會過時,不是嗎?

在內地,九月初九也是老年節,取「九九」有「長長久久」的長壽之意,藉此宣揚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從此重陽節又有了新意義;把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生活,讓中華民族的美德為更多人知曉和認同,繼而實踐,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

■中國文化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院成立了二十年,旨在弘揚中國文化,加深香港市民與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