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與釋義
上面的經典名句,出自韓愈《進學解》,目的是勉勵學生勤奮學習,好學深思。「業」,學業。「嬉」,嬉玩、懶散。「行」,品行。「隨」,隨便,因循。全句的意思是:學業的精進在於勤奮不休,貪圖玩樂、嬉戲就會容易荒廢;品行的確立在於謹慎深思,隨便、因循就會流於敗壞。
體悟與應用
「業」是學業,「行」是品行。有誰不羨慕「品學兼優」的同學,給老師大大的讚賞?韓愈這句話告訴我們:品與學的起點並非高不可攀。好學而深思,任誰都可以做到。
學業的精進在於勤奮,而學業的荒怠則在於嬉玩。有些孩子自恃聰明,抱着輕忽的心態,當初憑着小聰明,考試時臨急抱佛腳,尚可圖個僥倖;但慢慢下來,升上中學,面對公開考試,功課一多就不行了。因為這個人的學業基礎,已經徹底掏空;這時打算急起直追,感覺上已經是長路漫漫了。聰明的孩子尚且如此,才智一般的就更不用說了。
至於品行的養成,在於慎思:思考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人本來就具備了這個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例如同學的膠擦不應擅取,應讓座予有需要人士,箇中道理我們難道也搞不清嗎?就是那種隨意和放任的態度,蒙蔽了思考,也降低了做人的素質,卒至犯錯纍纍,完全失去了自我約束的能力。
該考慮清楚的事情要想清楚,該放下的不妨放下,始終嚴守品格的底線,那麼我們就不會被放縱的心態所播弄。
■釋義及應用由招祥麒校長、朱崇學老師、許志榮老師、謝向榮博士撰寫,教育局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