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疫情重創旅遊業,智經研究中心昨日指,上月初訪港旅客僅9,132人次,預計全年僅357萬人次訪港,按年跌94%,總消費129億元,大減近1,900億元,為過去20年最差,即使來年稍有回升亦難回復疫情前水平。智經認為,本港旅遊業存在客源市場單一化、旅遊景點同質化等問題,應把握疫情帶來的休歇期,革新思維模式,推動改變,並建議特區政府全面規劃旅遊業發展及定位,及聯同業界籌謀轉型,提升抗逆和應變能力。
智經主席劉鳴煒昨日指,本港旅遊業2000年至2009年為崛起階段,訪客平均每年增長9.5%,惟過去10年即2010至年2019年後勁不繼,陷入樽頸危機,訪客人次年均增長率跌至5.0%,低於部分鄰近亞洲地區,全球競爭力更由2007年的第6位下滑至2019年第14位。
智經的研究顯示,香港旅遊業出現主客失衡問題,2018年訪港旅客人次與本地人口比例已達9比1,但香港屬高密度城市,不能忽視旅客持續增長對民生的負面影響;另一問題是客源單一化,2014年起內地旅客佔整體旅客人次逾七成半,若業界跟不上外圍轉變及缺乏創新思維,不但未能轉型吸引新客源,更可能流失原有客源,導致行業收縮。
智經認為,特區政府須擔當主導角色,將重振旅遊業列為優先政策,協助業界渡過難關的同時,全面規劃旅遊業發展和定位,並聯同業界及早籌謀轉型,提升抗逆和應變能力。同時,政府應在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多個領域加強投資,提升旅遊吸引力、競爭力及抗逆力,並牽頭促成跨界別合作,包括連結學術界進行具前瞻性研究,結合業界及相關私營機構開發和營銷旅遊產品,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