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朋友是美籍華人,返港辦事後有家歸不得,因為美國疫情太嚴重,家人不讓她回家,如今滯留在港。為了不錯過投票選總統,在港收到選票後,已即時郵遞返美,塵埃落定,她投票所選的拜登勝出了,總算得償所願。
朋友在美國生活了數十年了,是美國密歇根州的選民,當地少數族裔一直都不怎麼關心政治,朋友也不例外,什麼選舉都與她沾不上邊,但今次選總統卻讓他們全家投入了,正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打壓,美籍華人不能置身事外。
美國選總統,本來與我們無關,但在「反華」問題上,香港的黃營曾得特朗普陣營發功,當特朗普敗選,他們如喪考妣;藍營雖不見喜歡拜登,但更不喜見特朗普,冷嘲熱諷志在發洩。本人倒覺得,諷刺特朗普的圖文,是沒有意義的,反正瘋人瘋語消失已指日可待。
但有論調說︰「這時候不要去刺激特朗普,恐怕他遷怒中國,做出更激烈的事。」或許這就是某些國人的傳統特質,不好去惹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人對此並不認同,有些事情,並非是你不去惹它,它就不來。特朗普打擊別人狠下手了,刺激他又如何?只是我們不做沒有意義的事情而已。
倒是美國總統選舉,給我們認識了一種「新聞操守」,特朗普在沒有證據下指責「民主黨舞弊選票」,主流電視台中止了直播特朗普的記者招待會;社交媒體平台,在特朗普指責對手「嚴重欺詐」、「操控選票」的推文上,編輯又加上「事實核查」或「內容具爭議」的標籤,表面上,媒體對事實的責任和操守,好像得以體現;然而,又不難見到民主黨操弄媒體打擊特朗普的影子。
反觀香港的部分傳媒,在政治操弄下,連表面對事實的責任和操守都沒有,他們只會高呼「新聞自由」,只憑媒體的立場就自編自導,誤導讀者,實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