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古文解惑】澠池訣別趙王 廉頗為公忘私

2020-11-20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提到,秦王提出以十五座城交換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出使,成功騙過秦王,遵守「完璧歸趙」的承諾,沒令國家受辱。然後,作者續交代第二件大事「澠池之會」,藉以突顯藺相如與廉頗的個性,其文曰: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ヾ。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ゝ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ゞ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々曰:「王行,度道里ぁ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あ,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ぃ。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い,請奏盆?ぅ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

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面,聲稱想修好兩國關係。趙王本不欲赴會,但藺相如與廉頗均勸他不要示弱,於是趙王與相如一同前往澠池。

至於廉頗,竟與趙王「訣別」,更主動與趙王約定,如三十日不見趙王回國,就立太子繼位,以免秦國有機可乘;自己亦留守戒備,在接壤一帶部署大批兵馬,使秦國不敢妄動。

此種舉動,暗示趙國擔心會面有詐,秦國有可能扣留趙王以作威脅,其事當以楚懷王之下場為鑒(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約楚懷王於武關會面,懷王不聽昭雎、屈原勸告,結果被秦國劫持扣留,終於病逝異鄉)。

由此可見,廉頗顧慮周全,而且事事以國為先,為保趙國安全,即使冒險得罪趙王,亦在所不惜。其志其情,令人佩服。

清人李晚芳《讀史管見》譽之曰:「觀其與趙王訣,如期不還,請立太子以絕秦望之語,深得古人社稷為重之旨,非大膽識,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

註釋

ヾ 拔石城:拔,取,此指攻陷。石城,趙國邑地,案:《史記.趙世家》載其事發生於趙惠文王十八年(前281年),即與藺相如「完璧歸趙」之事相隔兩年。

ゝ 為好會:相與友好會晤,泛指諸侯間之相會結盟。《史記.孔子世家》:「乃使使告魯為好會,會於夾谷。」《說苑.奉使》:「晉楚之君相與為好會於宛丘之上。」

ゞ 毋:不,表示否定意義。《說文解字注》:「毋,止之詞也。」

々 訣:告別,多含有死別之意。《玉篇》:「死別也。」

ぁ 度道里:度,揣度,考慮估量。道里,道路的里數,泛指路程。

あ 酣:飲酒之樂,形容痛快盡興之貌。

ぃ 鼓瑟:彈奏瑟樂。鼓,甲骨文會手拿鼓槌敲擊鼓之意,本義是打鼓。瑟以撥弦發聲,並非敲擊類樂器,此以「鼓」之敲擊義作引申,泛指一般彈奏。

い 聲:音樂。

ぅ 奏盆?:奏,進獻。《說文》:「奏,進也。」盆,瓦器。《廣韻》:「盆,瓦器。」?,同「缶」,亦為盛物瓦器,可以敲擊為樂。《說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煄]歌)。」

譯文

後來,秦國攻伐趙國,攻下石城。翌年,(秦國)再度攻打趙國,殺掉兩萬人。秦王派遣使者告知趙王,希望與趙王在西河外的澠池會晤修好。趙王畏懼秦王,打算不去。廉頗、藺相如商議說:「大王不去,就表示趙國弱小且怯懦。」趙王於是赴會,相如隨行。廉頗送他們到國境,與趙王辭別說:「大王出行,估計路程及會面禮節完畢,直到返國,不會超過三十日。三十日還不回來,就請准許立太子為王,以杜絕秦國(扣留趙王以威脅趙國)的妄念。」趙王答應了他,於是與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喝酒喝得暢快,說:「我私下聽聞趙王愛好音樂,請彈奏瑟來聽聽吧!」趙王彈奏瑟,秦國御史上前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相會飲酒,命令趙王奏瑟。」藺相如上前說:「趙王私下聽聞秦王擅長秦地音樂,請容我獻上盆?給秦王,以互相娛樂。」秦王發怒,不肯答應。

■ 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