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疫情再爆發 封堵輸港冷藏食品漏洞

2020-11-23

梁熙 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

香港的新冠疫情持續了大半年,不但仍未受控,近日更出現了第四波爆發。一直以來,許多本地專家學者都批評政府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方面的諸多不足之處,提出了許多質疑和建議,但當中有一個很大的盲點,就是只把矛頭指向「人」,卻完全忽略了「貨物」尤其是冷藏貨物傳播病毒的可能性。

冷藏貨物有個比較專門的名詞叫做「冷鏈」(Cold Chain),一般用來處理容易腐爛的貨物例如食品、藥品以及化學物等等。由於病毒在低溫環境較易存活,因此容易令冷鏈成為傳播疫情的渠道。國家幫楨e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教授就曾表示,病毒在冷鏈上能存活較長時間,處於4度左右可存活3-6個月以上,-20度以下可以存活達20年左右。新冠病毒雖是全新的品種,但在低溫情況下能存活更久,應是大概率的事。國家幫楨e亦已明確指出,新冠病毒是有可能透過冷鏈物品遠距離跨境輸入,並感染人群。

事實上,內地已多次在外國輸入的冷鏈食品包裝上檢測到新冠病毒,甚至出現多宗相關染疫個案,故一早已出台了多項嚴厲的應對措施。截至11月11日,已與全部109個冷鏈食品供應商的所屬國家密切合作,以及頻密抽查相關樣本,對查出問題的22家企業採取了暫停或撤銷註冊資格等措施。

同時,規定若輸華企業出現員工聚集性感染個案,亦會被暫停輸入業務。截至11月11日,內地已暫停了20個國家99家企業的產品進口,其中82家企業是在疫情出現後自行暫停對華出口。

此外,中國亦會對進口冷鏈食品實施新冠病毒核酸抽樣檢測,以作為最後的防線。因此,內地的冷鏈防疫是兩重防護系統,第一重是在境外堵截,第二重是在入境後立即抽檢,務求將冷鏈傳播的機會降至接近零,非常嚴謹。

這兩重防護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雖然內地政府已大規模在境外堵截了懷疑有問題的輸華冷鏈食品,卻仍有不少漏網之魚,必須靠第二重防線處理。截至11月11日,內地共抽樣檢測了87萬個樣本,檢出核酸陽性結果13個。如果這13個感染樣本流出市面,後果將不堪設想。

鑑於情況嚴重,國家幫楨e已升級了冷鏈防疫級別,在11月9日發布了《關於印發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所有進口冷鏈食品必須進行全面消毒。鄰近的福建省更要求進口冷鏈食品必須有查驗合格證明才可以上市。

至於香港,每年也有大量外國冷凍食品進口。根據統計處數據,2017年輸港冷藏牛肉和豬肉的頭五位國家中,就包括了美國和巴西兩大疫區。例如巴西便向香港輸出了超過一億公斤冷藏豬肉。而輸港冷藏蝦的頭五個國家中,也包括了印度這個疫情嚴重的國家。不過特區政府對冷鏈的問題似乎不屑一顧,完全看不到有任何明確的應對措施。

本人估計,過去本地數以十計的不明源頭感染個案中,有相當部分可能就是因為冷鏈而受感染。如果不及時補上冷鏈的漏洞,即使對「人」日防夜防,恐怕都難以徹底封堵病毒傳播。

因此,本人期望特區政府要科學抗疫,全面檢視目前的防疫抗疫策略,並參照內地政府的做法,認真面對和處理冷鏈的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