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豆棚閒話:信息過載

2020-11-28

■ 青 絲

看到有名人發布公告,要暫停使用社交賬號一段時間,因為每天處理社交賬號上面的信息,已成為一大負擔,令人神經衰弱,睡眠變得淺而多夢,每天沒精打采的,毫無生氣,對工作構成了很大影響。最有效的治癒方式,就是及時從網絡抽離開來,恢復簡單的生活。

當今社會,不少人都感到莫名的緊張和焦慮,缺乏穩定感和安全感,可是追溯源頭,又不知道具體原因何在。於是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解釋,或歸咎於時代轉型,生活節奏加快,或認為是大環境下過度競爭的結果,但有一個重要原因卻經常被漏掉--很多人每天接受的信息已超過了人類所能接受和消化的閾值,是信息過載導致了人心的浮躁不安,令焦慮情緒被烙到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當中。

我看過一個數據,現代人每天平均打開手機看150次。這是一個很嚇人的數字,沒看到這個數據前,我都不知道自己一天要看這麼多次手機。其實我對手機並不算依賴,相比起來,有些人的生活已完全被手機綁架:上下班的路上、候車的間隙、工作的碎片時間,甚至與朋友家人一起相聚吃飯,都隨時捧茪熅鬫b看。據統計,近四成手機用戶每天上網達6小時,主要是刷各種短視頻,使用社交軟件與人互動,或通過媒體平台獲取信息。

由於網絡上發布信息的門檻很低,每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製造話題,提出見解,使討論具有公共性。但這些信息又經常是泥沙俱下,「乾貨」與垃圾混在一起,讓人難以分辨。人每天承受大量這樣的信息沖刷,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容易形成碎片化、拼貼化思維,導致精神疲憊焦慮,形成心理困擾。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就批評網絡的虛無引誘了整整一代人,「他們可能發現一整天都在閱覽blog中過去了」。

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信息過載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過去看電影,不管內容如何,我都很享受觀影的過程,如今網上各種片子都有,卻經常左挑右選,覺得這也不好看、那也不好看。這就是信息過載的症狀,感官一旦習慣了衝擊感強烈的碎片化信息,思維被格式化,認知和體驗方式就被悄然改變了,會缺乏耐性去接受一個敘事進程緩慢的完整故事。因此,凡是信息過載的人,都很難長時間集中精力去看書或做事,經常每隔一陣就會打開手機,看有沒有新的信息進來。很多人每天就是處在這種慾壑難平的心理狀態中,被囚禁在信息的牢籠堙C

要避免信息過載的困擾,須有一定的自覺自律,對於信息的浪潮,既能進得去,也能出得來。同時還要具備一點傳媒素養,在接收信息的同時,又不任由信息擺弄,被那些令自己覺得「爽」的東西支配。畢竟在一個信息時代,如何過濾並利用好信息,最後還是取決於人自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