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古賢也愛才

2020-11-21
■述聖紀碑 網上圖片■述聖紀碑 網上圖片

■ 雁 翔

陝西咸陽西北50公里的梁山有個乾陵,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陵,陵前並立兩座奇崛宏偉的石碑,一塊叫「述聖紀碑」,另一座就是著名的武則天無字碑。

一代女皇武則天(624-705年)何以為自己立「無字碑」?歷來眾說紛紜。估計是她對自己的一生不便言說,讓後人評說吧。以歷史唯物主義來看,作為政治家的武則天還是功大於過的。毛澤東曾對生活秘書孟錦雲說:「我覺得武則天不簡單,她是個治國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確實,武曌很重視廣納才俊,她大膽提拔重用了婁師德、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宋璟等「中興名臣」,一時「滿朝君子」,使她執政期間政策穩定、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發揮承前啟後之功。

駱賓王一例最值一談。詩人駱賓王(638-684)名列「唐初四傑」,當年徐敬業起兵反叛,他寫過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痛罵武則天不仁不義大逆不道,義正詞嚴氣吞山河。武則天見到檄文,竟讓內侍當眾讀來,內侍只好據實而唸,武曌非但不惱火,反而被作者的文采打動,聽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一段,竟拍案叫絕!得知檄文作者叫駱賓王。武氏嘆曰:「這樣的人才,怎能讓他流落呢?這是宰相的過錯啊!」連忙派人去請,可惜駱賓王早已不知蹤影......故史學家稱武氏頗有「貞觀遺風」,司馬光也在《資治通鑒》婸’o「明察善斷,當時英賢竟為之用。」

除了武則天,歷史上明君大都是識才、愛才、用才的智者。遠古聖君堯、舜等,就是知人善任、廣開言路的楷模。劉邦、李世民、曹操、朱元璋等豪雄,也都求才若渴、身體力行。劉邦(前256-前195年)重用蕭何、韓信、張良、叔孫通、曹參、周勃眾所周知了。李世民(598-649年)更是唯才是舉的一代明君。他當政23年,開創一個全盛時代、由天下大亂走向天下大治,這當然離不開他的知人善任。被唐太宗選拔重用的人才多了去了,文臣有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歐陽詢、褚遂良、劉宏基、張玄素、馬周等等,武將有李靖、李績、侯君集、尉遲恭、秦叔寶、蘇烈、段志玄、長孫順德、契苾何力、執思失力、薛仁貴等等。

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謀士,曾出很多毒計要幫主子搞死李世民。李世民擊敗李建成後,魏徵成了俘虜,他的超凡才能和耿直秉性卻深得李世民青睞,非但不殺他,反而予以重用,請他當了宰相。魏徵很感動,忠心不二為李世民效勞。不僅忠於職守,還直言敢諫,成為李世民最信賴的重臣。魏徵死後,李世民非常痛心,留言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乃我一面鏡子啊!」李世民用人不避親疏。長孫無忌是唐太宗的妻舅,智勇雙全、人才超群,他在「玄武門事變」中建立頭功,堪稱唐朝開國功臣,後又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論功應擔當大任。當時有「外戚不掌權」慣例,長孫無忌自己也只想當個地方小官。李世民卻力排眾議,請他當宰相。長孫無忌不負厚望,盡忠盡職,「權重而不專橫」,為「貞觀盛世」作出重大貢獻。唐太宗還不論出身,廣納人才,當得知禁衛將軍門下一個貧寒書生馬周是個人才,都被他破格錄用,最後此人還當上宰相!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劉備、孫權、曹操三人也個個愛才如渴、廣納英賢。曹操(155-220年)甚至下達唯才是舉的三道命令呢!建安十五年(210年)春,曹操下達第一道《求賢令》,明確提出「明揚仄陋,唯才是舉」方針,欲收盡天下英才「為我所用」。四年後又下達《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指出「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士有偏短,庸可廢乎?」不乏選人用人的辯證法。又三年,他下達《舉賢勿拘品行令》,再次強調「不拘一格降人才」方略,欲將各路英才盡收身邊,為其統一大業助一臂之力。致使曹操手下一時人才濟濟,荀彧、荀攸、郭嘉、衛覬、任俊、杜畿、劉馥、梁習、趙儼、張遼、郭淮、徐晃等人都為曹操統一大業立下汗馬功勞。一些出身低微、沒有背景的人,只要有足夠才幹,也被曹操提拔任用。于禁、樂進、張遼、徐晃,原係普通小卒或敵營俘虜,都為輔佐曹操立了赫赫戰功。

當然,囿於時代制約和思想局限,武則天、李世民、曹操等人的唯才是舉,均建立在維護封建統治和個人權威之上,不可能與我們今天的舉賢薦能、重視人才同日而語。他們的用人觀也難免有偽善、奸詐的一面。如孔融、楊修、荀彧和華佗等人,均為不可多得的稀世奇才,最終卻慘死曹操手中。所以魯迅先生不客氣道:「曹操是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個英雄,但也僅僅如此而已。」

習近平曾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秀人才凝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此言令人振奮,治國理政、執政為民,確實需要大批傑出人才,只有愛才、識才、用才、容才、聚才,才能手握「金鑰匙」,讓無數千里馬脫穎而出,激活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共建中國夢的偉業之中。誠如龔自珍所言:「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