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內地限中小學生帶手機上學

2021-02-02
●《通知》提出,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 資料圖片●《通知》提出,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 資料圖片

禁學校用手機布置作業 專家籲社會合力治理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針對手機進校園引發的諸多問題,教育部1日發布《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同時,要求學校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對此,家長們紛紛表示贊同。對於如何落實相關工作的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這項工作需要系統治理,學校、家長和社會要合力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防出現校內治理、校外放縱的問題。

《通知》明確,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

濫用電子產品非教育創新

《通知》還提出,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對此,熊丙奇表示,有的學校把電子產品作為教育創新,很多老師依賴電子產品布置作業,作業App、小程序也隨之氾濫,其實這並非教育創新。

熊丙奇表示,學校必須將規則細化。如何處理擅自帶手機進校園的學生,教育部門還應提出更明確的規定,必須賦予學校和老師相應的處置權。否則,若管理權責不清晰、安全責任界定模糊,學校在具體落實時,會遭遇執行難問題。

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張甯W表示,學校有效管理學生手機,可通過管理、診斷、教育三步法。首先通過家長、學生、教師三方一起制定手機管理制度。學校還可通過開展豐富的活動,給孩子提供比較合適的壓力宣洩渠道。必要時還要進行個案診斷,以便增加教育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教育方法要入情入理,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

家長讚政策及時

「這個政策非常及時。」北京的小學生家長張先生表示,「在手機的誘惑下,許多中小學生成了網癮少年。如確有需要,戴電話手錶,獨自上學有定位,可電子支付,上課開啟防打擾功能即可。當然,作為家長,也要做好孩子的引導工作。」

亦有家長讚好禁止使用手機布置作業的規定,「打卡拍照讓人不勝其煩。同時,作業強制『雲端』化還會滋生未成年人的『手機依賴症』,在做作業時段,孩子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抱茪熅驉A無疑會加大家長監管的難度。不用手機布置作業不僅對孩子有幫助,對家長來說也是一種解脫。希望這項政策能得到切實執行。」

《通知》強調,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並合理使用手機,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各校要做好家校溝通,家長應切實履行教育職責,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對此,熊丙奇表示,學生沉迷手機的原因還來自於社會和家庭,這不是靠學校禁令就能解決的,需要進行綜合治理。學校、家長的正確引導,加之政府部門對網絡產品的管理,多管齊下。對此,張先生表示贊同。他認為,作為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並妥善管理孩子的上網時間。「我會給手機設置兒童鎖,同時為孩子普及網絡安全知識,防止其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

多國擁有類似法令

據悉,管控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已成世界共識。意大利、法國、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已通過立法或者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學生將手機帶進校園或者課堂,芬蘭則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學生銷售手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