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科學講堂】甯P用盡燃料 臨終爆發強光

2021-03-17
● 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美麗的圖案。 網上圖片● 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美麗的圖案。 網上圖片

不知大家有否聽過「超新星(supernova)」?它們是偶然會在天空中出現的「星體」,極度明亮,因此在不同的地方一早就有不少跟它們有關的記錄:例如我國的《宋會要》,就有提過在嘉佑元年(1056年)左右,天上有一顆星體「晝見如太白」(在白天的時候也好比金星般明亮),而且「凡見二十三日」(在天上見到它23天)。可見這些超新星的光度,真的不同凡響。

超新星非新生星 燃料用盡就崩塌

這些超新星突然在天空出現並綻放光芒,因此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新出現的星星。不過現實並非如此:今天和大家介紹的超新星種類,反而與星星的死亡有關,而且甚至不算是「星星」。那麼這種「超新星」究竟是什洧酐荂H

一般星星在發熱發光的時候,其實是在將它們中心的燃料慢慢燃燒,並且利用伴隨荌疝臟茖茠瑰ㄓO去支撐起整顆星星。到了這些燃料用盡的時候,這些星星就無法再支撐自己的重量,因而就會向中心崩塌下去。可是,其後的卻是困擾了科學家良久的部分:直觀來看,應該是這些崩塌的物料會撞擊到星星的中心部分,繼而反彈開來,從而以爆炸的形式,以雷霆萬鈞之勢將物料爆發出去,造成「晝見如太白」的光亮超新星。不過科學家們的計算卻發現,單純地依賴這種「反彈」,並不足以令正在向星星中心崩塌的物質改變方向,更遑論造成超新星的爆發。換句話說,我們對這類超新星的理解並不足夠。

這個超新星爆炸的問題,其實並不容易處理,因為當中牽涉到大小不同程度的科學原理:超新星中的質量密度高,因而萬有引力的作用強大,代表我們需要應用複雜的廣義相對論;另一邊廂,物質在這些極端高溫、高壓下是如何流動的,也需要小心處理;最微小的粒子物理定律,新的粒子是如何在超新星中產生的,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正因如此,縱然使用現今新型的電腦,要模擬超新星的爆發還是十分費時:電腦一整天的運算,可能也只是模擬了現實中超新星千分之五秒的演化。

電腦加強演算力 建立模型仿爆炸

上世紀八十年代,科學家的電腦模型確定了一個令超新星爆炸的新「材料」:如前所述,星星能夠發熱發亮,是因為其中心不斷地在進行核聚變等核子反應。大家或許早已聽過,這些核子反應在發熱發光之餘,也會產生「微中子(neutrino)」這種粒子。這種微中子不帶電荷,質量極小,一般來說會直接穿過其他物料,很少有任何相互的影響。不過「很少」不等同於「零」:科學家們發現,由於被釋放出來的微中子數量眾多,星星的內部物質,縱使可能只從極少百分比的微中子身上得到能量,但已經能為超新星提供足夠的能量去將物料爆發開來。

電腦的改進,也幫助了我們解答這個研究課題。長久以來,電腦的運算能力,局限了我們要將星星看作成洋b一般,是一層一層的:層與層之間會有所不同,不過在同一層之上,任何位置都假設是相同、沒有分別的。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電腦的進步容許我們放寬這個假設:在同一層之上,不同的位置可以有不同的狀況。在這樣的設定之下,我們可以在電腦模型之中,看到微中子如何為星星中的物質「加熱」,就好比煲煮熱水一般,在星星中形成對流,繼而令星星進入爆炸的狀態。如此看來,我們慢慢看出超新星背後的端倪了。

到了2010年代,電腦的進一步發展容許我們處理真正的三維立體星星模型。科學家們也在模擬不同大小、狀況的超新星,希望能確保我們真的了解背後的科學。

固定觀察天上真正的超新星,也為這個課題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數據。在這些聯合的努力之下,希望很快就能對超新星有更深入的理解。

■杜子航 教育工作者

早年學習理工科目,一直致力推動科學教育與科普工作,近年開始關注電腦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