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養生坊 > 正文

清明時節潮濕多雨 養生重在健脾袪濕

2021-03-29
●健脾袪濕湯材料●健脾袪濕湯材料

中醫養生的一大特色是「天人相應,順應自然」,季節的更替,陰陽的變化,影響茪H體的生理、心理狀態。按照時令的變化,運用相應的方法來養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法則。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屬於春季的節氣,《曆書》有言:「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生發之陽氣,為天地之清新陽氣,萬物生機旺盛,大地吐故納新,自然界一片「氣清景明」之象,故名「清明」。清明一到,氣溫開始上升,「清明時節雨紛紛」,天氣亦變得多雨潮濕,特別是香港處於南方沿海一帶,這時節常被雨霧籠罩,眺望遠山的景象就如同煙霧彌漫的仙境。●文︰香港中醫學會 陳詩雅 / 圖︰陳詩雅、資料圖片

在這溫暖潮濕的清明時節,「濕邪」是尤其需要重視的因素,清明養生的重要原則在於「袪濕」。濕的其中一大特徵為「重濁」,「重」是沉重的意思。天氣潮濕,人體容易感受外界的濕邪,出現身體困重、倦怠、頭重如裹的沉重表現,整天頭目昏昏沉沉,疲倦嗜睡,正是「春雨綿綿正好眠」的春困寫照。濕邪亦可入侵經絡,阻滯經絡氣血,導致肢體關節重墜疼痛,多見於下肢,這是俗稱「風濕」的痹證的常見原因。「濕性重濁」,當中的「濁」是指混濁不清。濕邪入侵人體,可致分泌物及排泄物穢濁,如大便稀爛、小便混濁、濕疹水流滋滲液等。

除此之外,濕邪容易侵犯脾胃,影響脾胃運化,出現食慾不振、胃脹、腹脹、大便黏膩或稀爛等一系列脾胃症狀。如何應對春季濕氣所困之不適,從而增進健康、保健養生呢?清明養生之法,重點在於「袪濕」,袪濕法有多種多樣,現在從飲食、運動、穴位按摩等方面作介紹。

避吃寒涼肥甘厚味

食物除了提供營養給人體之外,還能按其寒涼溫熱之特性、辛甘酸苦鹹之五味,產生不同的功效。飲食得宜,可以保健養生、延年益壽。飲食失當,則可使人體陰陽失衡、百病叢生。清明時節,天氣潮濕多霧,飲食方面重在「袪濕」。首先,必須避免進食寒涼生冷、肥甘厚味之品,如凍飲、雪糕、冰條及油炸、濃味、過甜之食物等。

生冷肥甘食物易損傷脾胃,脾胃受損,則不能正常運化體內水液,聚而成濕,加上外界潮濕天氣,外、內濕邪互相引動,可致濕證。此外,亦要注意飲食有節,進食不宜過量,過飽可加重脾胃負擔,使脾胃受損而致濕濁內生。另外,可多食一些具有健脾袪濕功效的食物,例如:薏苡仁、白扁豆、淮山、芡實等,以下介紹一款適合清明養生飲用的健脾袪濕湯。

材料:五指毛桃、薏苡仁、白扁豆、淮山、芡實 各30g,紅蘿蔔2根,排骨200g,蜜棗3枚

做法:排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加入8碗水,先大火煲滾後轉細火再煲1小時即可。

功效:補氣健脾,利水袪濕。

五指毛桃有補益脾肺之功,脾氣健運則水濕自化;薏苡仁、白扁豆能健脾滲濕;淮山則具有補益脾肺腎的作用;芡實可補脾除濕,並能止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