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清零雖有望 防疫不宜鬆

2021-04-03

許楨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

近日本港第四波疫情有步向尾聲的跡象。一方面,本地確診人數大幅減少;另一方面,不明源頭個案亦曾短暫消失。然而筆者並不認同所謂「張弛有度」策略,以免在復活節長假後,確診個案反彈,對本港的壎穻w全、經濟民生,再度造成傷害。特區政府、各行各業,以及普羅大眾,應當更加提高警惕,以短期內清零為務。

經過一年多時間,事實已證明所謂「張弛有度」犯了策略上,而非技術上的根本錯誤。縱使在疫情之下,香港仍舊是高度開放社會;本地經濟運行,始終依賴與世界各地、而非個別區域往來。欠缺嚴謹的出入境限制措施,就完全談不上放寬的道理。毋庸諱言,過去數波疫情,尤其是第二及第三波,明顯是由入境檢疫措施漏洞所造成。無論是鬆散的豁免制度,還是鬆散的檢疫監察制度,都讓社會大眾的忍耐與犧牲付諸東流。

現在特區政府不應進一步放寬限聚令,而且須考慮要求食肆、健身室、美容院、髮型屋等處所人員注射疫苗。相比起世界其他大城市,香港市民最早、也最願意戴口罩、勤洗手。毫無疑問,香港市民的防疫意識,有效控制了本地新冠病毒感染率、致命率。然而,市民到上述處所消費時,無可避免要脫下口罩,通過食物、餐具,或其他貼身用品造成交叉感染並非難事。

所以,政府有責任要求相關處所從業員接種疫苗。個人選擇須與公共壎穻w全作平衡,才可控制疫情。我們固然要尊重市民承受接種疫苗風險的意願,但在疫情狂潮之下,政府官員也有權有責,要求公眾盡己所能,全力防疫。

商經局亦不應該急於恢復旅遊氣泡或疫苗護照。如新加坡、澳洲、新西蘭等所謂低風險地區也只是相對。參考日、韓經驗,疫情很容易在數周內反覆。無論在清零之前,還是清零以後,持續強化對外抗疫能力,比起什麼都更重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