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抗擊新冠肺炎】科學家以身試針 疫苗該打應快打

2021-04-08

大批巿民趁復活節假期四出消遣,街上、食肆、海灘和主題公園都擠滿人,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擔心或會再爆發感染個案,但部分巿民仍然對是否打疫苗舉棋不定。為鼓勵巿民加入抗疫大軍,盡快讓七八成人達至群體免疫,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聯同港大內科學系榮休教授楊紫芝、醫管局前主席梁智仁,已到接種中心打完第二劑疫苗,亦為普羅巿民對疫苗的信賴打下「強心針」。除了醫學界積極回應,大學科研界別的專家學者亦當仁不讓。香港文匯報昨日訪問多名分別來自工程、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海洋科學、農業生物學、物理與化學等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他們講述其接種疫苗的情況,強調大眾應相信科學,疫苗既保護自己及家人,也能共同為社區健康出力,建立堅穩的「免疫屏障」。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詹漢基、姜嘉軒

黃錦輝:抗疫非個人事 心繫公共壎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早在今年1月18日已在內地接種第一針國藥疫苗,2月再接種第二針,整個過程相當順利,身體並無感到異常,3月2日已到深圳工作。

接種為部分人帶來便利

黃錦輝表示,決定接種疫苗一方面由於當時公務所需,但更大原因在於公共壎耵漲珔q,「第一個想法肯定是為己為人,假如大家都去接種,香港的防疫能力自然會加強。」他強調,抗疫並非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唔係話自己避得開,不被病毒打敗就算,大家都確保無(病毒),自然唔使避,打針正正可以實現這點。」因此即使撇開公務理由,他亦會主動接種疫苗,而且希望愈早接種愈好。

另一方面,他亦提到接種疫苗對部分人而言亦可帶來便利,「例如有巿民希望到外地探望親友,接種疫苗,就可以在通關後方便出國;又或者要到內地工作的人,接種疫苗理論上或有可能免去隔離,立刻投身工作。」惟他再三強調,從科學角度而言,公共壎糽l終是重中之重,「明白有部分人可能會因為不熟悉疫苗而產生疑慮,但計我話就愈快去打愈好,保護自己和社會。假如愈遲去做,整個社會只會愈遲康復,亦難以回復昔日的正常生活。」至於坊間出現個別接種疫苗後不適等個案,黃錦輝認為部分長期病患或需注意自身情況,但一般身體健康者,相信毋須過分擔心,呼籲市民接種疫苗。

陳啟峰:接種有助控疫 期待校園復常

科大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啟峰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雖然自己現時仍未正式接種疫苗,但已有此打算,只是正在考慮自己比較適合哪款疫苗,「身邊都有一些朋友接種了疫苗,兩款的比例大約一半一半」。在他角度看來,科興的副作用感覺少一點,復必泰的有效率則相對較高,「假如疫情不至於太嚴重,科興也許較適合,有一定防護力已經不錯;但假如要經常出國,去其他高危地區的話,也許復必泰就會較好」,因此仍未作好決定。

無論哪款都應該去接種

不過,無論最終選擇哪款疫苗,他認為巿民大眾都應該接種疫苗,「從數據上看來,接種疫苗對於控制疫情有很大幫助,假如接種疫苗人數到達七八成,做到群體免疫,那麼疫情幾乎就可以說是過去了。」至於個別接種疫苗後不適以至死亡個案,陳啟峰認為有關事件跟疫苗的關連性很小,整體相信問題不大。

他又提到,大學課堂礙於疫情影響,現時仍然是以線上及線下混合形式進行,「部分如生物、物理、化學等需要使用實驗室的科目,(線上課)多少會帶來影響」,隨荓絢堣H數的上升,自然亦有助於加快恢復面授課堂,而學術交流、會議等不同的大學活動,亦可望盡快恢復。

溫豪夫:為學生必打針 應多了解疫苗

專研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的有光科技創始人兼行政總裁溫豪夫昨日表示,他本身亦有於港大客席任教,因此早已在3月初接種了首針科興疫苗,並在本月接種第二針,「就是正常地預約,到達後姑娘確認個人資料,以及確認是接種哪款疫苗,接種後在現場留30分鐘,觀察有否不適,基本上我無任何感覺。」

被問到決定接種疫苗的原因,溫豪夫強調是希望保護學生,「我認為這個身份一定要打,做老師經常要面對學生,都唔希望有機會感染學生,令學生出事,做老師不止是要教授知識,也應確保學生安全」,而接種疫苗正是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最佳做法,因此一開放報名自己已立刻去做。

指人類應相信科學

他坦言,部分市民對新疫苗存在疑問也很正常,「但觀乎人類過往發展,人類其實應該相信科學,它是推動人類前進的動力」,因此除非本身有長期病患,否則都鼓勵一般市民多去接種疫苗,或最低限度多去了解疫苗詳情,「好多時驚都只係源於唔認識,大家可以多上網查看資料,了解疫苗是如何生產,為何有效」,相信可有助減少不必要的誤解或恐懼。

溫豪夫留意到近日長假不少市民都放鬆了戒備,湧到街上、行街食飯,情況並不理想,「若要疫情真正得以受控,提高本港接種率才是實際的解決方法」,因此十分鼓勵大眾主動接種疫苗。

錢培元:相信專家意見 履行公民責任

科大海洋科學系主任、講座教授錢培元已於日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至今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症狀。他認為,新冠疫苗的作用有如流感疫苗、甲肝疫苗等,都是防禦疾病的手段,故會積極配合政府的接種計劃。

若長期控關會拖垮社會

他留意到近日社會關注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以致老百姓對疫苗產生誤解,「政府專家已經進行評估,認為接種疫苗與死亡並沒有直接關係;他們亦曾提供數據,指每天都有因中風、心臟病而死亡的病人,若簡單將死亡歸咎於疫苗,難免牽強。」

錢培元呼籲市民應該相信專家意見,並履行公民責任,「如果大家都不打疫苗,短期內不僅不能通關,長期甚至會拖垮整個社會;以科研方面為例,兩地院校若長期不能合作、交流,負面影響比想像的更大。」

他認為,除了巿民要積極配合,政府也應該多做解說工作,釐清謬誤之餘,亦要提供誘因鼓勵市民,「例如減少已接種疫苗的香港市民在內地隔離的時間,以吸引更多人參加計劃。」

林漢明:好處大於風險 秉持科學態度

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日前已接受第二劑科興疫苗注射,他認為打疫苗不僅有助降低個人感染風險,更是一份社會責任,「我不希望自己成為隱形傳播者,相信疫苗能保護身邊的人和社區。我們應該相信科學,疫苗經過一眾醫學專家評估,證明打疫苗的好處大於風險。」

他提到,雖然社會出現了打疫苗後死亡的案例,但「疫苗」與「死亡」並無直接關係,「大家要以科學的態度去了解事情,要從科學、醫學的角度尋找證據。」

林漢明續指,他自覺身體狀況良好,並願意承受打疫苗可能帶來的風險,「是否打疫苗都是個人的選擇,例如患有高血壓、血糖高的人士需要依照醫生的意見才可接種;但若整個社會都沒人打疫苗,那麼則永遠消除不了疫情。」

潘鼎:抗疫唯一希望 市民盡量接種

科大物理學系、化學學系助理教授潘鼎已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本月底將接種第二劑,「我感覺像是接種了一般流感疫苗,就是手臂有點酸軟,但很快就康復。」他表示,日常工作會接觸到不少學生,故選擇接種疫苗;據他觀察,身邊亦有不少同事已經接種疫苗,「這出發點其實與戴口罩是一樣的,保護自己的同時也保障了他人的健康。」

疫情拖延衝擊醫療系統

潘鼎認為,新冠肺炎持續一年多,疫苗成了整個社會、乃至全球的唯一希望,「若要達到全體免疫,香港還是需要超過至少一半人接種疫苗,這才能起到免疫屏障的作用。」

他估計,若接種率不高的話,就只能「被動」地實現群體免疫,「這過程會被拖得很長,年紀大的、長期病患者等的死亡率很高,這不僅會衝擊醫療系統,很多長者及病人也很難捱過這一關。」

他認為,「新冠疫苗與其他疫苗一樣,不能保證百分百有效;但經過專家委員的評估,安全性應該沒什麼問題。加上全球的疫苗接種率很高,相信安全度已經得到考驗,故能接種的市民盡量去接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