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港中大學者憶友人:默默耕耘 令人動容

2021-05-23
●林漢明(右一)與袁隆平(右二)結緣20年。 受訪者供圖●林漢明(右一)與袁隆平(右二)結緣20年。 受訪者供圖

袁隆平與香港中文大學均甚有淵源,為推動中國雜交水稻的改良工程,他與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辛世文、林漢明及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古森本共同進行一項大型合作研究,通過引入先進生物科技和破解水稻的遺傳基因密碼,結合傳統育種技術,優化中國雜交水稻的產量及質量。與袁隆平合作無間的林漢明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憶述,袁曾經說過「面對山珍海味,也必需有一碗白飯,因為這是他的本行,所以不會忘本。」他以農業研究為終身職志,默默耕耘,令人動容。

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昨晚發文悼念袁隆平,全體師生仝人深表哀悼,並向其家屬致以最懇切的慰問。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對袁隆平的離世表示惋惜,並感謝他為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及短缺作出卓絕貢獻。

曾與中大多位成員合作研究

現任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林漢明,讚揚袁隆平是偉大的農業工作者,成功研發雜交水稻,用最實際的行動提升了中國水稻的產量,保障糧食安全。

他說,袁隆平與中大有深厚淵源,曾經和辛世文和其他中大成員進行合作研究。自從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2008年成立以來,袁一直是學術委員會委員,毫不吝嗇地提出意見,「他是位平易近人的老師,嚴格來說,他是我們做農業研究的後學的眾人老師,不但傳授知識,還有一股無盡的動力和熱情。」

中大於2001年向袁隆平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名銜,中大在讚辭中提到,袁隆平對物質生活視作等閒,認為「金錢之為物,來路要正,要用得其所,要不揮霍、不浪費、不小氣、不吝嗇」。自2000年國企「隆平高科」上巿後,他手上持有股票逾億,卻始終儉樸如故。

「呂志和獎」致敬袁隆平無私精神

2016年,袁隆平還獲首屆「呂志和獎-持續發展獎」,以表彰他在高產雜交水稻技術研究上取得重大科研成就。「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對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的辭世深表哀悼,並向他的家人致以懇切慰問。「袁教授在2016年獲獎時,曾經親臨香港與我們及本地專家、學界交流,令我們獲益良多。他做事親力親為,即使已年屆高齡仍堅持繼續進行海水稻的科研工作,每每不辭勞苦,親臨稻田,掌握最新情況。其堅毅、無私奉獻的精神,實在令世人敬佩。」

●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