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書蘭)「教育者先受教育,若教師未曾正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實難以將愛國思想教育至下一代。」從事青年工作多年、93歲的抗日老兵徐墀對香港的教育工作長掛於心,並對香港有部分年輕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感到很悲哀。他認為,香港要從教師開始推展愛國教育,並鼓勵港青多到內地走走,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苦難的三年零八個月終於過去,徐墀需要投身工作幫補家計。於是,他組織了筲箕灣漁業聯誼社擔任副理事長,積極參與爭取勞工權益運動。當時,工運遭到港英政府以高壓手段打壓,多名工人代表被遞解出境,當時的港英政府政治部更到徐墀家中搜捕。
1952年12月,徐墀前往內地投身新中國建設,多年來致力青年工作,包括發起成立青年幹部學院,先後擔任廣東省委員會青年工作部部長、廣州團校副校長及青運史研究室主任,至1988年離休。
對少數港青拒認作中國人感悲哀
這位青年工作者提起香港對下一代的教育時有很深感觸:「我覺得很悲哀,香港回歸祖國經已23年,香港竟然有不少大學生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搞所謂『港獨』、自稱是所謂『香港人』,明顯在回歸後疏忽了愛國教育及宣傳。」
「我太太是一名教師,在內地華南師範大學首屆畢業。她曾說『教育者先受教育,若教師未曾正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實難以將愛國思想教育至下一代。』」徐墀認為,有不少香港年輕人上街揮舞外國旗幟,是因為香港教育界一直過於重視西方思想教育,認為香港有必要從教師層面開始推展愛國教育。
他說,任何殖民主義者,在侵佔一個地方後都會試圖磨滅當地歷史,希望香港年輕人要認識到這一點,並反省自己的身份,主動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成就。
徐墀相信,不少對內地有偏見的年輕人都未曾到訪內地,故鼓勵他們多到內地走走,才能在將來更好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並相信抓住這些機遇的香港年輕人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