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來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青工部副部長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教授
20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6月6日和7日,新華社連續發表兩篇重磅文章,向全世界宣言:「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百年求索,百年奮鬥,中華大地天翻地覆,滄海變桑田。曾經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中國,經歷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正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迎來民族偉大復興。
回首百年,為什麼說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問題關係到我們如何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也關係到今天我們如何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繼續前進。這還關係到我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如何廓清迷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不忘初心。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任何歷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發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才能對歷史演變有準確的理解。讓我們回到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在歷史選擇的起點上,在具體的時境中,理解社會主義道路的大勢所趨。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思想共鳴
當馬克思主義面世時,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為什麼毫無違和感地學習它、接受它、實踐它?思想上的共鳴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馬克思主義關於解放全人類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宗旨。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類解放的根本體現。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道德水平極大提高,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人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共產黨宣言》描繪的最高社會理想,也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孜孜以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
中國文化傳統重視家庭觀念、看重宗族利益、倡導社會價值、強調重義輕利,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集體主義價值取向是一致的。中國文化中存在樸素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的悠久傳統,使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中國扎根並被中國化。
二、社會主義在世界危機中揚威顯先進性
20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模式相對於社會主義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優越性,甚至於社會主義在很多方面還表現出明顯的先進性。1929-1933年的大蕭條,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一片萎靡,工業生產下降了3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步履蹣跚,衰象明顯。
反觀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則呈現出勃勃生機、蒸蒸日上。上世紀前半葉,蘇聯是中國強大的近鄰。蘇聯建立初期還很落後,然而在西方資本主義的大蕭條時期,蘇聯的工業增長率接近20%。到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蘇聯已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以現代技術為基礎的工業國,形成了獨立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值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二位。正因如此,蘇聯在隨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和遠東戰場上,發揮了中流砥柱、力挽狂瀾的重要作用。
兩種社會制度模式的現實對比產生了強烈反差。經歷百年屈辱、渴望富國強兵的中國人民,從社會主義模式中看到了希望。 (明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