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被毒奶粉毒害的下一代,後遺症是難以估計的。
晨 風
監管低水平是養殖業道德淪喪的重要原因。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時,我國尚無一部系統完整的食品安全相關法律,各地方政府也還沒有任何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規出台。
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許多是由外國人咬出來的,如韓國和美國都曾指責中國進口魚產品存在化學污染問題。2007年3月,中國出口美國的寵物飼料就被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逼得農業部趕緊在6月發佈對飼料中三聚氰胺檢驗方法。7月下發通知要求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和使用以三聚氰胺肥料為主原料的飼料添加劑——蛋白精的行為,此項整治中三聚氰胺是主要打擊目標。
有媒體形容中國治理食品安全的常見程序是:國產食品被境外監管機構查出了問題,結論被國內接受,繼之全國範圍的執法風暴,全行業整治……
與許多行業同樣,我國飼料行業也缺乏科學的標準、法規及操作性強的監管體系。在農產品的流通環節,國家沒有設置必要的化學品污染檢查措施。在檢查的主體、規模、手段、經費來源等方面無統一規劃。
在中國現行飼料檢測標準中,對於飼料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並沒有強制執行的標準,至2008年9月三胺奶事件集中爆發之時,國家還沒有一部可操作的檢測三胺含量規章。當颳起整治三聚氰胺的風暴時,中國甚至還沒有飼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標準,三聚氰胺在畜禽產品的含量標準研究幾乎是空白,三胺事件後農業部不得不臨時緊急制訂飼料的三聚氰胺含量標準。
在三鹿嬰幼兒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事件爆發後,國務院法制辦在最短的時間內起草了一部行政法規——《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該條例於2008年10月9日由國務院公佈實施。媒體人士認為,這種「一杯奶催生一部法」現象,與其說反映政府辦事雷厲風行,不如說是倉促立法。對剛公佈的草案條例,媒體人士認為充斥著太多「國家鼓勵、國家扶持」等口號式語言,規定了一系列的「禁止」,但如何具體禁止卻沒有細則。在食品安全法草案中,強調了食品加工過程中的添加劑,但對於食品原料生產過程中的添加劑卻沒有涉及,草案中對食品添加劑作為產品本身應該執行什麼標準也少有規定。
有專家說,正是中國行政部門的劣質公共服務,助長了養殖業毒化鏈的瘋狂蔓延。
中國香港的食品安全監管水平高於內地。比如,2008年食物安全中心檢驗出大連出產的雞蛋含超標三聚氰胺後,香港衛生局立即決定擴大三聚氰胺檢測標準,推理是既然雞蛋中含有三聚氰胺,雞及其他養殖肉類產品中也可能會有。媒體評論說,這種尊重常識的行政邏輯,與內地主管部門的口號式管理形成強烈反差。
國外養殖業如何做?
與國內粗放的養殖方式相反,發達國家養殖業已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養殖安全體系。比如日本最大的乳製品企業明治乳業,就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負責協調奶牛與企業的關係,名為「奶農部門」,負責協調奶農與企業的關係,奶農生產的每一滴奶都要經過嚴格檢驗。目前明治乳業已對799種農藥制定了標準。除確定排除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外,其他農藥一律執行0.01ppm以下的嚴格標準。奶牛生病需要服用抗生素時,該企業的奶農部門會強制奶牛隔離,直至抗生素在奶牛體內完全代謝乾淨。
日本食品民事衛生法最重要的特點是:「肯定列表制度」。這個列表詳細列明了對有害物質,包括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等的「限量、禁止、豁免」等幾類標準以及檢測方法。日本對食品還有嚴格、可追溯的生產履歷追蹤制度。2010年該制度將擴大到所有食品,這意味著如果有某種產品出了問題,監管部門立即可以沿著這種食品的生產、運輸等任何一個環節查出問題所在。
在美國,則有著覆蓋全國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橫向的機構有3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農業部和國家與環境保護機構,縱向的分為聯邦、州和地區三級。三級監管機構聘用流行病學專家、微生物學家和食品科研專家等專業人員參與監管。他們進駐食品加工廠和飼養場,從原料採集、生產、流通、銷售和售後等各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此外,美國動輒幾十萬、上億美元的罰款,也讓企業不敢違法。
WTO後,美國什麼都可以開放,農業卻不能開放,就是為了保護農民利益。美國認為,市場環境下的自由競爭對食物安全很不利,所以採取給農民補貼方式提高食品源頭的安全系數。
食品安全反映道德底線
專家認為,養殖業的不安全是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一面鏡子。
可怕的是,本該以學識造福於眾的科技人員也在利益面前失去良知。中科院植物所的高層專家說,從科研到生產這個複雜的流程中,如果沒有科技人員的參與,由工業廢料變身的「蛋白精」,不可能在食品、養殖行業中如此大面積地蔓延。
中國農民本來是最為純樸、善良的,為城市做出了殘酷的自我犧牲。在市場化進程中,許多中國農民卻拋棄了傳統的道德標準,認為不坑人不富。中國企業家早在中國工業啟蒙時就有實業報國精神,出現過許多王永慶式的實業家,而三聚氰胺奶、三聚氰胺飼料事件,卻波及了許多當代明星企業。養雞的不吃雞肉,養豬的不吃豬肉,養牛的不吃牛肉,養奶牛的不喝奶,這種畸形的社會現象背後是畸形的利益機制。養殖業與食品業的惡性競爭,讓企業甚至不添毒就生存不下去,如此就很容易失去了道德底線。
養殖業監管不力背後是對公權的監管不力。現行的行業管理體制下,一個行業往往是有利益的時候各部門都爭著管,出了問題卻都迴避責任。當2008年食品免檢制度被迫取消時,國家就付出了沉重的信譽成本。
中國百姓,何時能吃上真正的放心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