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子,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𦱾利是」了。
東方爾
問:過年時,誰最快樂?
答:有壓歲錢可收的孩子最快樂。
記得在五六十年代,住在四壁透風破廟中的我等一干兄弟姐妹們,每每在大年初一揉著惺忪的眼睛醒來的第一個瞬間,渴望的小手最先總是伸向枕頭下面,在那裡面準會有一個疊得方方正正的小紅包,儘管紅包裡只有一塊壓歲錢,但,它從未讓我們失望過,直至我們長大離家出外謀生。
時至今日,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可那帶有母親手掌餘溫的壓歲錢,幾十年如一日地卻依然溫暖在我這異鄉遊子的心窩上。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在這幾十年中,最多只有五分之一的童年時光可以在「過年」時,眼巴巴地等待著壓歲錢的快樂從天而降,在剩下的那些個大部分的過年時節裡又總是自個兒掏壓歲錢給兒子、孫子的時候居多。
沒有「壓歲錢」就不會有童年的歡樂,可有了壓歲錢之後,特別是當壓歲錢裡金錢、物質的成分多了,感情的成分少了之後,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壓歲錢」一如既往的壓住「邪祟」,為孩子們帶來喜慶和吉祥呢?
紅包:值得珍惜的民俗
吃過年夜飯後,家裡的長輩要給兒女壓歲錢,以祝福晚輩平安度歲。壓歲錢,又稱「壓勝錢」、「押歲錢」、「守歲錢」等,是年俗的節物之一。據說長輩們在過年時節將壓歲錢包在紅包裡派發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下一代。紅包裡的壓歲錢不僅讓孩子們開心,而且可以壓住邪惡,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了壓歲錢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而在如今的中國,大人們給孩子壓歲錢,更多的意義在於壓歲錢中包含著長輩對下一代的愛和希望,從關愛的角度來說,壓歲錢在激勵孩子成長、凝聚家庭親情、加強長幼溝通上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從宋代以來,人們用現實流通錢幣作為壓歲錢,此法在明清時代才開始廣泛流行,明清時代的壓歲錢,由長輩用紅線將銅錢串起來,吃過年夜飯後直接給予晚輩,或者在晚輩睡下後放置在床腳或枕邊。而今日的大人們則喜歡用紅包,包上厚薄不一的各式錢幣,塞進晚輩的口袋裡。
壓歲錢,對於大人來說,可以庇護孩子在新的一年中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當他們每送出去一份壓歲錢之後,又何異於送出了一份由衷的祝福與祈願。
壓歲錢,對於孩子們來說,壓歲錢裡有來自星星般如夢似幻的美妙聲音,當孩子們每收一份壓歲錢之後,又何嘗不是收到一份難得的喜悅與快樂。
生命的意義在於我們總能從別人的快樂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意義,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就有各自不同的快樂和痛苦,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創造快樂。大年初一給孩子們「壓歲錢」的傳統習俗,正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珍惜的民俗,一種既能為大人帶來快樂又能為後代創造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方式。
別讓孩子被「壓歲錢」壓垮了
過年時,哪怕是再窮的為人父母者,也絕不會少了窮孩子的壓歲錢,這是傳統,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又一例證。可是當時光的年輪悠悠地轉進21世紀之後,筆者忽然發現,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壓歲錢早已變了味。
比如說,朋友的孩子才剛上小學,春節還沒到就有人以給「壓歲錢」的名義往他的書包裡塞紅包。有人說了,這孩子的福氣真好,連壓歲錢都有人提前給,可知根知底的人答,那錢不是給孩子是給他爸,他那當官的爹的「壓歲錢」。
再比如說,某位長官曾想出了一個發財的好辦法,每到過年,便為兒子祝賀生日,每每於酒席之上,將他那肥頭大耳的兒子隆重推出。於是,「壓歲錢」如雪花般地飄進他為其兒子特意縫製的大口袋中……
如果說這種變味的壓歲錢,對孩子身心的影響尚屬於淺層次和間接的話,那麼在人群中有一種小孩,也就是那種一到春節就能從八大姑七大姨的關心中,「笑納」數以萬計人民幣的小孩,當他們面對這些從天而降的「財富」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態度著實令人擔憂。
筆者的侄女唸初三,去年春節時她得了5000元,原來講好壓歲錢由父母代為保管,可除夕一過,同學們說要聚一聚,由大家輪流做東埋單,結果,還沒等到開學交學費,5000元錢就在一場又一場的聚會中花個清光。父母說,你為什麼就不能不花錢?她答,同學們都這麼花,自己如果不輪著埋單,會很沒面子,再說,壓歲錢本來就是我的錢,支配權應當歸我。氣得她母親雙眼翻白,大罵她是白眼狼(即忘恩負義)。
朋友大李的兒子讀書聰明,長得壯實,這些年來大李把兒子每年得到的壓歲錢鎖在一個抽屜裡,告訴他等他上大學時交學費用。可前些天,大李下班回來一看壓歲錢不見了,原來是他兒子拿去玩博彩遊戲了。
理財:從娃娃抓起
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有3.5億個家庭。假定其中的2.5億個家庭擁有1個未成年的孩子,從長輩那裡得到壓歲錢,即使按每個孩子平均收到50元計算,這個數字也要突破100億元。
100億元,對於那些根本不知「錢」的真正含義,只知道有錢可以花,有錢就有好東西吃,有錢就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有錢可以玩自己想的玩的遊戲的孩子們來說,當他們稚嫩的小手突然之間握住了大把的壓歲錢之後,怎樣才能讓他們遠離忘乎所以?遠離亂消費?
遺憾的是,國內有80%的家長擔心,孩子沒有打理金錢的意識,一旦把壓歲錢交給孩子,最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揮霍殆盡。
為什麼,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不能把「壓歲錢」變成培養孩子財商的絕佳機會?比如說,帶他到儲蓄所把壓歲錢存起來,存摺寫上孩子自己的名字,由他自己保管,平日裡,孩子要買本、筆等文具,可先在大人那裡預支,花到100元整數,就在他的存摺上扣除,讓孩子由此學會了自己管理財物,同時學會了控制自己,不亂花錢;比如說,為壓歲錢設一個銀行賬戶;比如說,用壓歲錢買一套叢書;比如說,用壓歲錢買一份保險。
記得,清人吳曼雲曾在《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誠然,就今日的孩子而言,當他們得到壓歲錢後,也許不再會有「一夜忙」的嬌態,可是 在春節這個充滿吉祥、溫馨的節日裡,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在給孩子壓歲錢時,如果能借給壓歲錢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合理節儉有效支配壓歲錢的習慣的話,是不是能更快更好地培養出孩子的獨立意識及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品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