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如果不是政府修例「造福」當押業,把舊有的每宗典當上限由五萬元港幣放寬一倍至十萬元,我還不知道本港的當押是有限額的。
我對當押的有限認識,來自坊間章回小說、以及粵語長片,當舖東主藏龍臥虎,一些未得志的才子上京會試,一幅字畫拿去典押,俠義為懷的東主慧眼識人,立即奉上白銀五百襾,才子高中後當然厚厚償還。我不知道,原來香港的當舖還是有限額的。
當局雖然放水,業界似乎並不領情,媒介引述業界中人說,未來業務前景不樂觀,不會因為上限放寬而多了生意。近一兩年,基本上接近五萬元上限的典當極少。
據說,典當業不景,除了少人上門求財之外,主要還是有當無贖,典當物件的人,斷當不贖的越來越多,典押物缺乏二手市場,當舖東主現金周轉不靈。
從前,坊間有句順口溜:「有當有贖上等人、有當無贖中等人、無當無贖下等人。」以這個分類的話,香港豈非已無上等人家?中等人家亦越來越少?
對照英美兩國的一些城市,情況剛好和香港相反,受惠於金融海嘯信貸收縮,英美的當押業欣欣向榮,急需小額現金的人,受拒銀行及信用公司,紛紛轉向當舖押貸現款。
洛杉磯市的當舖門前,經常出現不同的名牌房車,包括「賓士」、「寶馬」、「卡得力」,車主到當舖典押皮衣、珠寶、名錶,換取現款周轉。
網上看到的資料,甚至有些小型建築公司東主,投得合約工程後,需要現金聘用工人,求貸無門,把部分建屋機械拿去當舖,押得首筆起動費,等待工程合約收取酬金,才贖回其他器材。美國的典當業竟然在金融寒流中逆流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