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雅文
我們的父母是二次大戰後嬰兒潮的產物,他們擁有類近的背景,來自成員眾多的大家庭。那一代人通常在投身社會才開始初戀,到了稍有經濟基礎就為愛情昇華,誠懇地說出「我願意」三字,簽署一紙婚書,建立自己的家庭。
除了響應家庭計劃指導會所提倡的「兩個就夠晒數」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明白若一個家庭有太多小孩,縱使為人父母的不偏心,亦未必可以兼顧全部兒女,所以我們只有一至兩個兄弟姐妹,同時亦容易成為父母心中的寶貝。
說到寶貝,現在的小孩才是最寶貝。由於社會富裕,有能力的父母會聘請外籍傭工,令部分兒童從小嬌生慣養。在溫室成長的他們,平日有外傭姐姐為他們「服其勞」,使他們欠缺獨立性及自主性,所以才有十歲童軍因不懂洗澡而在露營時拒絕洗澡以免出洋相的情況發生。
那麼,我們可以說他們還很稚嫩嗎?這又不大合適,因為最近有調查發現,談戀愛的時間由初中階段推前至小學階段。情花越開得早亦凋謝越快,逾七成受訪學生的「戀愛期限」只有一至五個月,一年內更換戀愛對象三次或以上的達百分十八,約一成受訪學生於一年內更換對象五次或以上,部分人更達九次或以上。
可見他們多麼早熟。
又稚嫩又早熟的孩子就是矛盾的寶貝,明明還未懂得獨立自主,或是料理好自己的東西,卻又模仿成人而涉足戀愛,比成人對分手的態度更兒戲,這不是說不通嗎?是情歌聽得太多使然,還是電視電影皆有太多戀愛情節而導致?我真的分不清。
中國曆法有二十四節氣,教人在何時進行播種和收割等事宜,保證有所收穫。同樣,我認為人們每做一件事,亦有如二十四節氣的最合適時候,讀書、戀愛、結婚和生子四部曲應順序出現。寶貝們,別出了亂子,影響一輩子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