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鑑林 立法會議員
筆者早前撰文,提示政府推行的「大學生畢業生實習計劃」的重點在於「實習增值」,大學畢業生和中小企業應調整對計劃的期望,勿將實習計劃與一般工作比較。恰如筆者所料,財政預算案公佈後,不少大學畢業生和輿論仍然認為,計劃的薪俸太低,不是大學生應該接受的「工作」,不恥接受這種「工資水平」。
另一邊廂又有離校青少年認為,大學畢業生競爭力比他們強,不用支援,相反更應將資源支援更有需要的低學歷青少年。其實,早於去年社會已有共識失業潮將衝擊今年大學畢業生,「大學生畢業生實習計劃」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醞釀而成的。那麼,為何只強調「大學畢業生」而沒有提及其他學歷的青少年呢?
首先,大學畢業生的確面對嚴重的失業問題。民建聯今年二月進行了一次「大專畢業生實習職位調查」,發現六成被訪者表示找到全職長工信心一般,一成半表示沒有信心。這些回應,反映大專生也意識到目前的就業形勢嚴峻。其實,大學畢業生和中學畢業生是截然不同的人力市場,僱主沒必要聘請大學學歷的人從事一般文職工作,所以兩者所遇到的失業問題並無重疊;
其次,大學畢業生的困難被長期低估。不少人都以為大學生能力較高,毋需幫助。但應注意,大學生的失業壓力並無因學歷高而減少,相反,他們面對的是另一種層次的競爭:即高學歷者與高歷學者的競爭,汰弱留強下,他們的挫敗感亦很大;
第三,勞工處早於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二年分別推出相類的展翅和青見計劃,為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離校青少年提供一系列培訓實習的機會。展翅和青見計劃均為每年常規的政府服務,但專為大學生而設的相類計劃,卻整整遲了十年才推行,而且並非常規。
認清實習效益 把握實習機會
所以,今次政府支援大學生所提供的實習計劃,正配合了今年大學生失業潮的現實需要,這方面的資源亟需投放。至於另一個問題:實習報酬的水平過低,這仍可分三點分析。
一、大學畢業生實習計劃的重點是「實習」,一切都以此為前提。現在有不少人視四千元為「最低工資」,將「實習報酬」和「長工報酬」混為一談,政府必須向企業和社會大眾澄清,否則這個誤會會持續下去;
二、大學生對中小企所投入的知識價值,應予肯定,公眾對大學生的實習回報水平也有一定的期望,企業不應以「實習」為名隨便壓價。我們認為,政府應津貼至少五千元,若再加上企業自行負擔的額外津貼,應可符合社會各界和大學生的「實習期望」;
三、有畢業生指計劃回報太低,一臉不屑地拒接受實習機會。其實,實習計劃並無排斥大學生在職場中找到薪高糧準的工作,何以將好端端的實習計劃說成一個強迫的計劃要他們委屈接受呢?而且,有些大學生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我們不能剝削其他正為求職苦惱的大學生接受回報較低的實習機會,當大學生在職場處處碰壁,一個實習機會讓大學生站穩陣腳,是很重要的鼓勵和支持。
英國目前同樣面對十一年來最嚴峻的失業數字。英國政府今年一月亦推行了一項「國家實習計劃」,向大學畢業生提供三個月有薪的實習機會。香港同類的計劃,大學畢業生們應調整期望,認清報酬以外的實益,好好把握每個實習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