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彥
廈門商人蔡銘超成功競投兩個被法國強搶中國的獸首銅像後,拒絕付款,事件引發了兩種極端的觀點,一種是認同蔡銘超的愛國行為,力爭民族尊嚴,並表揚他用詭計令法國佳士得進退失據,行動聰明;另一種是批評他不守信用,以不法手段丟盡中國人的臉,認為可以其他正途取回文物。
兩種觀點雖各有理據,但「獸首應歸還中國」是共識,兩者最大的分別在於重點的落處,以及批評的態度。
兩個獸首文物雖然藝術價值不高,但它所象徵的國家和民族意義卻很重大,這是推動全國上下支持爭取國寶回國運動的精神動力。蔡銘超整個拍賣行為的重點,在於「甘願冒險的自發愛國行為」上。在批評一件事情以前,應該判別輕重。顯然地,如果將批評的重點放在「不守承諾」上,對於蔡銘超的愛國行為反大加譴責揶揄,這樣的批評對蔡銘超是否公允?我們可以非常不同意這位廈門人的行徑,批評他不夠慎重,然而他的愛國動機是良善的,我們不應以嘲弄、揶揄、恥笑的態度,去責難這位廈門人的行動,可惜偏偏有人這麼嘲弄、揶揄、恥笑。
國際政治環境弱肉強食,所謂「以直報怨」,我們面對今日法國逼使中國付鈔購回賊贓的強盜行為,難道還講君子之道?我們當然認同以正途取回文物更能服眾,但在強盜面前也得講策略,何況法國本就沒有向中國示好的誠意。
蔡銘超的拍賣行為雖不守信卻動機良善又聰明機智,批評他丟臉是說過了頭不分輕重,這樣對蔡先生本人是絕不公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