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路路通:青少年濫藥嚴重 強行驗毒能遏歪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上月在東京渡假的衛詩(左)和關楚耀,因涉藏有大麻被當地警方拘捕。2人在港時曾參與反吸毒宣傳活動。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李浩彰

 青少年偶像因藏毒被捕、中學女生飯後「索K」不適送院……近日有關藥物的新聞在各大媒體不絕如縷,成了全城關注的焦點。事實上,青少年濫藥的問題日益嚴重,有調查甚至指出全港有約四分一的學校曾有學生吸毒,情況令人關注。為了更有效打擊青少年濫藥的行為,有建議指本港應實行強制驗毒的計劃,對懷疑吸毒的青少年作強行測試,但亦有指此舉將大大侵害人權,有損國際形象,我們不妨以通識的角度對此建議進行剖析。

新聞背景

 據禁毒署統計,2005至2007年的3年內,被呈報吸毒的21歲以下青少年增加了34%。這升勢一直持續,2007年首3季較2007年同期增加了18%。更令人擔憂的是,首次吸毒的平均年齡,由2004年的16歲,下降至2007年的15歲。而被呈報的吸毒者之中最年輕的,更有低至11歲,當中以北區情況最為嚴重。兩個專門協助學生戒毒的機構曾進行調查,顯示全港5百所中學中,差不多四分一曾有學生吸毒。

 除了青少年吸毒的情況有嚴重化的趨向外,青少年販賣藥物的情況也愈來愈嚴重。海關去年拘捕66名涉嫌與毒品罪案有關的21歲以下青少年,較2007年的37人上升78%。海關更指出,近年不少青少年於內地濫藥後,將毒品偷運回港成毒品拆家,以賺取金錢再北上狂歡,成為惡性循環。

強制毒品測試計劃

 為遏止青少年吸毒問題惡化,毒品問題專責小組於去年發表報告,建議引入新法例,賦權執法人員要求被合理懷疑吸毒者接受毒品測試,以及為學校制訂可行的校本毒品測試計劃,由學校自行決定。而計劃亦指可讓測試結果呈陽性的人士,選擇接受警告及/或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未必一定作出檢控處理。

 正方

 禁毒組織

 青少年濫藥除了在服食後的一段時間有較明顯的特徵外,日常一般難以發現。當病徵明顯的時候,很多時為時已晚。故此,從預防的角度著眼,強制測試有助及早預防及發現青少年濫藥情況,從而作出教育避免他們泥足深陷。

 在美國,很多學校提供毒品測試,並視之為處理青少年吸毒問題的重要方法,因為這安排可防止學生吸毒。美國最高法院在2002年6月裁決,使公立學校有更大的權力,可對參與競爭性的課外活動的學生進行毒品測試。

 青少年

 儘管青少年吸毒情況惡化,然而不少青少年仍屬健康的一群,他們更認為香港應推行強制驗毒計劃。香港青年協會在08年11月24日至12月15日進行調查,共訪問306名12至24歲青少年,其中71.4%受訪青少年贊成政府引入新例,強制懷疑吸毒人士進行毒品測試,69.6%受訪者亦贊成全港學校參加校本毒品測試計劃。青少年認為,只要能有效遏止風氣蔓延,便能改善風氣。

 家長

 家長每天辛勞工作,未必有時間對子女的一舉一動作出監察及提醒。有關的計劃能令青少年吸毒的情況及早被發現,有助他們改過,使家長能安心。不少青少年吸毒並沒有外在特徵引致被發現,而若要求子女進行測試又會影響親子關係,故計劃應具成效。

 執法機構

 從治安的觀點來看,有問題的娛樂場所與吸毒活動的關係一直備受關注。儘管警方加強在這些場所採取執法行動,但採取這些行動需要動用大量人力和其他資源,而且毒品仍然存在於一些規模較小的娛樂場所,令執法困難,若能引入強制驗毒,將大大有助於警方執法行為。

 反方

 社區組織

 社區組織協會認為少年吸毒行為成因眾多,不少涉及個人心理成長、家庭關係、朋輩因素等,他們不會因為有被強制驗毒的風險而不嘗試吸毒。而且,現時不論是香港法例或普通法,均沒有授權執法機關,在毋須徵得涉嫌人士同意下,進行強制毒品測試,以確定他曾否吸毒。當中的重要考慮,正是毒品測試無可避免要從身體上取出樣本(現時一般來說是尿液),這對個人的私隱,包括保持身體不受侵犯的權利,有一定程度的干預。

  而外國亦有近似的案例。在2008年3月,華盛頓州最高法院便裁定一所學校因校方在沒有合理懷疑下,要求所有參與體育課外活動的學生做尿液測試的規定,違反該州的憲法,裁定該測試缺乏法律依據。可見若強制施行驗毒的話,勢必形成對人權的侵犯。

 社會資源

 計劃提出對在學或公眾人士進行強制測試,牽涉層面極廣。現時政府財政緊絀,若要推出有關的計劃,勢必涉及龐大的金錢及資源的大量投入,可能出現開支過大的情況。

 「標籤」效應

 不少社工認為,政府若於學校推行自願性毒品測試計劃後,若有某學生因呈陽性反應,勢必受到校方及教師的監視,為他的心理帶來壓力,反而增加他的負面情緒。而一旦資料及測試結果為學生所知悉,必將導致排擠效應,後果更不堪設想。

相關新聞
職展2肥缺 73港大生爭崩頭 (圖)
教語微調諮詢 家長倡先試後推 (圖)
考局3招防試場計錯時
內地博士舊生宴理大新校長 (圖)
全港中小學額 逾3.6萬懸空
城大3法律生 德辯賽奪亞軍 (圖)
教院籌辦領導研究中心
中大內地生獲東京大學教席 (圖)
研抗震防火鋼結構 理大教授奪獎 (圖)
暨大招聘會 提供逾1500職
港校上莊甘苦談 (圖)
150海外院校 豪拋「銀彈」吸穗生 (圖)
通識路路通:青少年濫藥嚴重 強行驗毒能遏歪風? (圖)
青年濫藥同儕誘惑成主因 (圖)
 學校:難以取捨 (圖)
思考問題 (圖)
海外升學秘笈:「海嘯」後 廚師移民澳洲無分加 (圖)
親親成長樂:家,團圓夢的源流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