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麟
G20最吸引眼球的無疑是首次亮相國際舞台的奧巴馬,而最低調、同時又是最熱門的國家元首,則肯定是「新中國」的主席胡錦濤。法國總統薩科齊甚至深夜造訪中國領袖就是一個註腳。不過在這裡,「新中國」這頂桂冠並非本報信手拈來的一個詞,而是法國《世界報》社論的標題!一向唱衰中國的這張法國知識分子的報紙近幾天卻在轉向,令人刮目。
在峰會前,該報就發表多篇文章,認為中國憑借其強有力的經濟,將在G20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並引經合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預測,認為中國經濟將在所有發達國家仍然下滑的情況下將率先復甦,一枝獨秀地以6.5%以上的增長率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因此胡錦濤將以強勢姿態前往倫敦。日前該報又以《新中國》為題發表社論,認為「中國一心發展經濟,在國際舞台上保持低調,讓其他大國唱主角的時代已經過去。從G20開幕前,中國領袖便多次發出改革的呼籲。從今以後,北京將不再僅僅滿足於行動,而且也將大聲在中國境外對所有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
峰會促使國際關係重新排位
G20集合了世界上最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元首,當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這樣的峰會上,其重要性當然在於各方所達成的最終協議。但事實上這些協議都是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國幕後磋商和討價還價後的成果。其中有很多技術性問題,這並非公眾關心或能夠很快理解的。因此峰會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表現在心理上。峰會一方面需要重塑世界對資本主義經濟和金融體系——不管是通過改革還是加大投資力度——的信心,但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峰會來刺激全球經濟更快復甦。因此峰會更類似一種國際關係的重新排位:各國根據自身的實力與話語權,來重新在心理上矯正自己國家的地位。
《新中國》這篇社論恰恰深入分析了中國自最近三個月以來發生的微妙變化,指出一個「新」中國正在出現。社論回顧了三個月來,中國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和習近平副主席對歐洲、非洲和南美洲的訪問、溫家寶公開表述對中國在美投資安全的擔憂、以及中國中央銀行行長即周小川對美元的地位提出異議等事實,認為中國正在「充滿新的信心,讓世界聽到它的聲音」。這就是「新中國」。這個「新中國」與過去相比,一方面因全球經濟危機、各國均陷入困境而突顯中國迄今為止相對健康的經濟體系和實力,另一方面中國自身也信心倍增,開始能夠更深入地介入世界事務。應該說,這一描述與中國在倫敦G20倍受關注的現實是相吻合的。
反映歐美對中國態度改變
法國另一位記者若韋爾也在他的博客上寫到,「僅僅在上次G8會議上,中國還只是一個二流國家,它還僅僅被邀請來喝咖啡。今天—2009年4月2日,中國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第二個超級強國」,他也認為,「G2正在成形」。這是很多歐洲人所不願意看到的一個現實。面對這一現實,《世界報》社論認為,美國也好,歐洲也好,都應學會「適應這一現實,同時也應該適應中國內部的現實,儘管這一現實更為微妙。」顯然,社論作者已經充分認識到,西方已經無法阻止中國的崛起。如果說過去西方一直要求中國「適應世界」、「做負責任的大國」的話,法國《世界報》終於認識到,今天已經到了西方「適應新中國」的時候了。近三個月來全面出擊的中國,使三十年來西方對中國的態度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至少歐美內部清醒的人們已經看到了這一前景。
當然同時也應該看到,西方有著自己的傳統價值觀。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也好,「新中國」也好,仍然會面臨來自西方的壓力。不過就是這一點,《新中國》社論也提出了新的觀點:社論認為西方對西藏和新疆問題對中國施壓並無效果,中國繼續在那裡「對公開的反對派使用鎮壓手段」;同時西方也沒有認識到,中國社會「每天都在開創新的自由空間」。社論認為,這一雙重現實使民主國家政府處於困境之中:如何幫助其中的一方而不至於犧牲另一方?這番話可能意味著西方將會修改其對中國揮舞人權大棒的做法了。總不能一隻手要求中國援助,另一隻手則繼續拿著大棒敲打中國吧?《新中國》這篇社論看來預示著東西方關係將進入一個新階段。且不可逆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