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才
早前發生在拉合爾郊外警員訓練學院的襲擊事件,再次將巴基斯坦的反恐問題凸現在世人面前。此次對警員機構明目張膽的血腥襲擊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挑戰奧巴馬剛剛宣佈的反恐新戰略。其內容除了採取布什政府時期在伊拉克頗有成效的增兵策略、承諾向阿富汗增派21000人之外,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提升了巴在美反恐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實際上,在新戰略公佈當天,巴西北部落地區一座清真寺即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造成至少50人死亡、100多人受傷。
面對巴基斯坦日益嚴重的塔利班化,一旦增兵策略效果不彰,奧巴馬政府很難逃避在狹小空間中進行艱難的政策選擇。或者進一步擴大反恐戰爭,在巴開闢第二戰場;或者低頭放棄宏大抱負,轉而推行和解政策,運用政治手段將溫和派與極端派伊斯蘭勢力進行區隔,力圖將前者吸引到自己的陣營或使其中立化。
前一種戰略不僅會在國內遭遇反戰情緒高昂的民眾的激烈反對,同時也與奧巴馬總統雄心勃勃的國內計劃相悖。在全球金融危機及華盛頓權力急速衰退的今天,國內目標才是白宮考慮的焦點。故而,作為一種替代性選擇,後者具有相當大的可取性。無疑,政治手段漫長而艱辛,需要持之以恆才能收割成果,這對急功近利的政治家來說同樣意味著一種風險。
到目前為止,華府還基本沿襲布什時期的策略,盡量依靠、扶植巴政府。不過,這一策略由於巴兩任總統的反恐業績而飽受質疑。隨著局勢的惡化,特別是以民主之名上台的扎爾達里權勢的衰退,其對手謝里夫很可能會順勢崛起,成為華府鍾情的新代理人。作為後穆沙拉夫時代巴政壇的兩位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從其結束政治流亡、返回國內以來,華盛頓對謝里夫就一直敬而遠之,擔心他會成為美反恐的重要障礙。然而,也正是由於其親穆斯林的政治背景,使他成為未來推行和解政策的不二人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