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 5月9日盛大開放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榮耀曲江 文化鉅獻

文:李曉燕 趙文濤 薛向妮

 法門寺佛指舍利,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有文獻記載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界的最高聖物。即將於5月9日盛大開放的法門寺文化景區,是陝西繼秦兵馬俑之後,打造的第二個文化符號,是陝西成為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的大匠之作。

 昔日的法門寺是一個古老、創造了燦爛文明並極富傳奇色彩的皇家寺院和朝聖中心。今日的法門寺文化景區依托佛指舍利的神聖性、權威性和珍稀性,薈萃中國佛教和世界佛教的文化精華,通過大視野的資源組合、大手筆的創意設計、大氣勢的建築景觀、大運作的融資支持,必將成為世界佛教文化的新聖地。

千古名剎 世界佛教祖庭

 「窮天上之莊嚴」、「極人間之煥麗」。法門寺,就像一段耐人尋味的傳奇,令人為之傾倒。法門寺原名阿育王寺,始建於東漢,延續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因供奉獨一無二的佛祖真身舍利而尊為「世界佛教祖庭」。

 唐王朝博大的胸懷和佛教頑強的適應力共同演繹了人類文化交往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法門寺一度成為帝國崇拜、供養佛舍利的中心和皇家奉佛的總道場,在國家宗教生活中佔據至高無上的地位。唐王朝對法門寺不斷擴建,形成了氣勢宏闊的「瑰琳宮二十四院」,法門寺成了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等級最高、宗派最多和僧侶最多的皇家寺院。

 宋代法門寺承襲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闊氣勢,被發展到最大規模,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還手書「皇帝佛國」四字懸於山門之上。

 金元之際,法門寺仍是關中名剎,「藏經碑」中就有寺僧抄寫大藏經5000卷之記載。金人刻「詩碑」讚其寺塔曰:「三級風簷壓魯地,九盤輪相壯秦川」。

 明清以後及至民國年間,儘管法門寺暗淡了昔日的光華,但愛國志士、地方紳士仍以虔誠之心呵護著佛教聖地,數度捐資大規模修繕。

 尤其令世人可歌可泣的是,文革期間,紅衛兵欲挖地開塔,良卿法師點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塔下的珍寶。

佛指舍利 佛教最大福音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後裔拓跋育曾擴建,並於元魏二年(494年)首次開塔瞻禮舍利。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改稱「成實道場」,仁壽二年(602年)右內史李敏二次開塔瞻禮。

 唐代諸帝篤信佛法,對舍利虔誠供養,寺院大小乘並弘,顯密圓融,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自太宗皇帝開啟地宮供養佛骨後,唐帝迎送佛骨成為唐代宗教生活的重大盛典。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唐貞觀年間曾三次開塔就地瞻禮舍利。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

 1994年,應泰國僧王邀請,佛指舍利在泰國瞻禮供奉;2002年應台灣星雲大師等邀請,佛指舍利到台灣瞻禮供奉;2004年應香港佛教領袖覺光長老等邀請,佛指舍利在香港瞻禮供奉。佛指舍利所到之處,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近二十年來,每年都有數百萬計的人們匯集法門寺,參拜佛祖、探尋佛理,眾多世界佛教團體在此聚會,多國政要前來參觀禮拜。

高屋建瓴 打造驚世佛都

 為了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法門寺曠世稀有的佛文化資源,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遊客更好地瞻禮聖物、沐浴佛恩、探尋佛理,陝西省委、省政府立足構建和諧社會的美好願景,做出「重新規劃法門寺及其周邊歷史、文化、自然資源,打造中國佛文化創意產業的典範,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的文化世紀工程,發展二十一世紀世界佛文化中心」的重大決策。

 2007年3月,曲江新區管委會受陝西省政府之托,抽調優秀管理、建設人才組成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建設有限公司,全面負責法門寺文化景區建設。曲江再次被推向陝西乃至全國文化創新的最前沿!

 如何以高標準、大手筆、大策劃建設法門寺文化景區,以高規格安奉、高層次禮拜佛骨舍利,使法門寺文化景區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承載起非其莫屬的使命,成了擺在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面前的又一項歷史重任。

 項目建設者們以高品位的文化定位、追本溯源的佛教義理、國際化的規劃設計理念、融合一流高科技手段以及現代人文理念,在政府和政策的支持下,採取開發公司、地方政府、宗教部門「三位一體、分工協作」的合作模式,由世界著名設計師、台灣的李祖原先生擔綱總設計,由國內外一流策劃專家、佛教歷史專家、佛教文化專家、旅遊專家、經營專家組成的顧問團全程指導,拉開了打造當代佛都、構建世紀文化工程的大幕。

蘊深意遠 堪稱文化巨構

 法門寺文化景區總規劃面積9平方公里,分佛文化展示區和綜合服務區兩大板塊。佛文化展示區,按照佛教三寶分為佛、法、僧三區,佔地約1000畝,呈「品」字形佈局。目前,佛區已建成安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的合十舍利塔、可供僧俗四眾10萬人同時瞻禮朝拜的廣場、山門廣場以及連接佛、法、僧三區的佛光大道。法區以當代法門學研究和科技發展成果為基礎,全面展現世界佛教兩千五百年、中國佛教兩千多年的歷史,以及唐代地宮珍寶之精華。僧區以大唐法門寺瑰琳宮二十四院為藍本,再現唐代法門寺「極人間之煥麗」的壯麗景觀。綜合服務區可為僧眾及遊客提供吃、住、行、遊、購、娛等系統服務。

 整個景區,佛、法、僧三寶俱全,三位一體,佛在中央,法、僧東西兩方護持,佛教大、小乘兼弘,實現了一個完整的佛教世界。連接佛、法、僧三區的佛光大道,寬108米,長1230米,是從世俗世界到聖地靈境朝拜佛指舍利的必經之路,又是將景區連成一體的景觀主軸。

 景區內萬眾矚目的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莊嚴肅穆、氣勢恢宏,它供奉著世界唯一的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它象徵著和諧安康、國泰民安的曠古盛世。依托佛寶與名寺資源,遵循「今日之精品、後世之文物」及「打造世界級文化工程」的標準,建成後的法門寺文化景區將成為集僧眾朝拜、文化交流、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文化景區,成為陝西繼兵馬俑之後的第二個文化符號,也必將成為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的新聖地。

專家解讀 世紀文化盛舉

 法門寺博物館前館長,法門寺地宮發掘者之一韓金科先生指出,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的建成開放,堪稱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盛舉。屆時舉行的佛祖真身舍利安奉大典,是中華民族在大唐咸通十五年(874年)之後,時隔1135年的又一次安奉,也是進入21世紀之後,聯結佛祖誕生國印度、尼泊爾和世界所有佛教文化傳播國家的重大國際性事件,對推動中國佛教文化旅遊,構建和諧社會,維護世界和平,將起到重大作用,是21世紀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原陝西省文物局局長張廷皓認為,文化旅遊,文化為魂。正如兵馬俑博物館承載著秦文化的淵源,法門寺文化景區將為我們傳承起盛唐文化的輝煌。法門寺文化景區的建成開放,是對文物保護與整理的一次全面提升,一次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換,使法門寺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佛家聖地」、「皇帝佛國」。開放後的法門寺文化景區將成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啟迪人類智慧、淨化眾生心靈的佛文化大觀園,以及國家和地方開展各種對外文化交流的特殊平台,必將極大地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的經濟結構轉型和經濟總量的提升,成為促進周邊產業良性開發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助推器。

 法門寺文化景區將依托獨一無二的佛教聖物,恢宏莊嚴的標誌性建築,高標準的佛事活動設施,以及法門寺特有的名剎文脈,通過開展各種大型佛事活動,使法門寺文化景區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佛文化的中心。

●148米合十舍利塔安奉佛指真身舍利

●台灣著名設計師李祖原先生擔綱設計

●1230米佛光大道指引眾生通達聖境

●4平方公里佛文化展示區匯聚數千件國之瑰寶

●10萬人朝拜廣場彰顯萬佛歸宗、和諧安康的盛事氣象

相關新聞
預計投資517億 港深機鐵研定 (圖)
9小時:福田到北京 (圖)
廣深港鐵路5年內開通 (圖)
深冀港參與機場合作 (圖)
深港合作 人民幣結算成新突破口 (圖)
非深戶赴港自由行暫緩 (圖)
大橋將連接珠海高速 (圖)
深港五方面合作
90億建大橋 港立會小組通過
98國民自墨抵滬 即時隔離一星期 (圖)
本港患者同機客 各地今解除隔離
自美抵台班機 兩人發燒送醫 (圖)
廣州採新措施 保供港豬肉安全
衛生部警告:秋季或爆甲流第二波
中國暫停美國人申快證入境
加強機場檢疫 (圖)
胡總奧巴馬通電話 加強防疫溝通 (圖)
滬「雙中心」提速 浦東擴容逾倍 (圖)
世界10大貨櫃港 中國佔一半
去年社保基金虧損394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