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盛宣懷酸辛苦澀的世博之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盛宣懷

 ■黃 元

 盛宣懷(1844-1916)生活的年代,恰逢早期世博會在歐美各國舉辦。作為洋務運動幹將、中國早期工業之父,盛宣懷緊緊把握時機,擠進了自1878年至1915年的歷屆世博會。但是積弱已久的大清國,在繁榮昌盛的西方列強面前,顯得那麼捉襟見肘、相形見絀。盛宣懷的無奈,他心中的酸辛、苦澀,是不言而喻的。

展品全退照單收

 1851年倫敦首屆世博會舉辦時,盛宣懷才8歲,還在私塾唸書。可是他的檔案裡卻有一幀倫敦海德公園「水晶宮」——首屆世博會標誌性建築的照片。這反映了這位後來成為晚清實業界巨子的少年,對「招集五洲之物賽於吾國」的世博會的朦朧憧憬。

 盛宣懷在世博會的首次出鏡,是1878年的巴黎世博會。那年他才過而立之年,對世博會心嚮神往,想有自己企業的產品參展,換些外匯回來;但當時他還只是個小小道員,洋務事業也才剛起步,很難有大的動作和作為。

 他的朋友美國人吉羅福向他介紹了時任東海關稅務司的德國人德璀琳,建議盛宣懷委託他購買物品送展。不久,德璀琳收到了盛宣懷的委託購物款,他在開具的收照中自稱「辦理法國賽會事務司德璀琳」,可見他是當時中國參賽世博會的承辦者。

 但世博會結束時,盛宣懷送展的59件瓷器、3個木架、1箱綢緞、1艘烏木架竹船及銅鐘、銅鈴,除售出1件瓷器、3個木架外,全部「完璧歸趙」。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上,中國瓷器還是搶手貨,這次全軍覆沒,是盛宣懷所始料不及的。

 李圭《環遊地球新錄》稱:「初,西國無瓷器,乃自中國訪求,回國潛心考究,始得奧妙。今則不讓華製,且有過之無不及之勢。」這樣,他們自然不會再花錢買繪有陌生東方山水圖案、式樣陳舊落後的中國瓷器了。

賽奇會上出盡醜

 1904年美國聖路易士世博會舉辦時,盛宣懷60歲,已官至工部侍郎、會辦商務大臣,且主持全國鐵路、輪船、電報、煤礦、鐵廠、銀行等十多個大型洋務企業,事業正如日中天,有可能憑藉他的地位和影響,在更大範圍和程度上代表大清參與世博會。

 此屆世博會擬邀60多個國家參展,規模之大,為歷屆之最。世博會負責人巴禮德專程來華與大清國官員磋商,並覲見了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恰巧此時盛宣懷不在北京,巴禮德給他發去《為美國博覽會致盛宣懷節略》,介紹世博會籌辦情況,表達盛情邀請大清國參展的誠意,請盛宣懷務必「於所轄地方囑商工人等預備上等賽物」,由海關或通過別的途徑運往會所。

 但是大清國並未在此屆博覽會上展示自己的美好形象。先是美國工黨援引禁止華工條例,阻撓建造大清國展館(「國亭」);接著在展覽內容上肆意醜化中國——展出的一組人物雕像,囊括了苦工、乞丐、娼妓、囚犯、衙役、和尚、鴉片鬼、小腳女人等一切醜陋形象,把中國數千年封建社會最落後、野蠻的一面,展露於世人面前。

獎憑到時人已走

 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在美國舉辦。袁世凱政府抱著振興實業、重塑中國形象、走向世界舞台的願望,十分重視該屆世博會:輿論廣泛宣傳,建造展覽場館,準備豐富展品——展品多至2,000噸。會展期間,九個展館人頭攢動,參展獲得巨大成功。

 這屆世博會,中國所獲獎項1,211枚,包括大獎章57枚、金牌獎258枚、銀牌獎337枚、銅牌獎258枚,在31個參展國中獲獎數名列第一。世博會為感謝中國政府的支持,把9月23日列為中國日。

 這時盛宣懷已經年逾古稀,垂垂老矣。但他憑藉其威望與影響,對參與世博會仍有相當的號召力。1918年,盛宣懷兒子盛恩頤接到滬寧甬鐵路管理局局長任傳榜轉交的巴拿馬世博會贈予盛宣懷的獎憑、獎牌。可惜他已於巴拿馬賽會召開的次年,即1916年與世長辭,他神馳夢縈的成功與榮譽遲到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盛宣懷酸辛苦澀的世博之旅 (2009-05-12) (圖)
豆棚閒話:艾草和菖蒲 (2009-05-12) (圖)
亦有可聞:於吾意見總相左 (2009-05-12) (圖)
古典瞬間:黃河「大王」 (2009-05-12)
來鴻:渴望貴族回歸 (2009-05-12)
歷史與空間•讓傳統有一個富創造性的轉化 (2009-05-09) (圖)
古典瞬間•侯方域的「良民淘汰制」 (2009-05-09)
文化觀察•歷史對海嘯的啟示 (2009-05-09) (圖)
文訊•張賢亮新書《一億六》 (2009-05-09) (圖)
母親節的書 (2009-05-09)
佛學可以幫助少兒教育嗎? (2009-05-09) (圖)
余秋雨偕99網上書城災區贈書 (2009-05-09)
歷史與空間•「五四」的雙重記憶和反思 (2009-05-06) (圖)
豆棚閒話•也 說「迷 信」 (2009-05-06)
開卷有益•歷史對海嘯的啟示 (2009-05-06)
亦有可聞•徐揚和《姑蘇繁華圖》 (2009-05-06) (圖)
歷史與空間•回眸一瞥白話文 (2009-05-05) (圖)
豆棚閒話•逛舊書店記 (2009-05-05) (圖)
來鴻•說說「馬鹿」 (2009-05-05)
古典瞬間•清代的「潛伏」 (2009-05-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