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過去幾個月,多位好友不約而同,先後出發遊歷印度。不是跟潮流掘金磚,也不是受了金像獎影片《一百萬零一夜》的感召,只是,金融海嘯衝散了他們三魂六魄,頓悟世事無常,立志到印度參訪佛陀遺跡,洗滌塵思。
印度人對《一百萬零一夜》絕無好感,認為全片充滿英美白人優越感,故意突出和醜化印度貧下階層。孟買貧民窟和參與演出的當地童星也有同感,認為西方電影工作者來了又走了,既沒帶來什麼,也沒留下什麼。當地貧民照舊過著昔日生活,童星的父親,甚至需要賣女求生。
印度不以繁華著名,新德里、孟買、德里、雖然是世上最煩囂城市,印度更多的是寧靜、平和的村鎮,即使擠上了幾億人口,還是保留了大片綠林、原野,多的是樹齡已不可稽考的參天老樹。
印度是佛教起源,佛陀誕生、得道、論法與去世的遺跡,是各地向佛弟子發思古幽情好去處,早幾年尚未有商業化旅遊團,善男信女們只有自己組團,最近,好像有專門參訪佛陀生前有關地點的旅行團了。
早十幾年,我曾住過克什米爾船屋,也去過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卻不曾遊過印度大陸腹地,無緣參訪佛陀聖地。友人說,與佛有緣的三種樹,真的很特別,佛陀誕生在無憂樹下,得成正果於菩提之下,去世之時,則是沙羅林木環抱的大樹底下。其實,佛學要旨是歸於自然,與一切萬物成為一體。
友人在佛陀說法的一處鄉鎮,參訪了千百年來比丘們面壁修行的洞窟,盤膝樹下打禪,不知饑饉,渴則飲於旁邊小溪,清甜得很,簡直忘了時日,遺了世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