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徐遐生研天文學 無懼受質疑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徐遐生表示,科研創新和突破首先是要面對學界的質疑和挑戰。本報記者覃卓嘉 攝

 【本報訊】(記者 覃卓嘉)人類對浩瀚無邊的宇宙一直都充滿好奇,希望找到生命的起源。今年邵逸夫天文學獎得主、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華裔教授徐遐生,30多年來致力天文學的科學研究,在相關領域做出了不少重大貢獻,包括提出了不少天文學新理論,解釋了很多複雜的天文學現象,其中他建立的恆星形成的標準模型,更完全改變了人類對恆星的認識。他提出的新理論一度被很多業內權威質疑,但徐遐生指,「要創新、要突破,首先要飽受質疑和挑戰,更要耐心等待驗證和認可!」

科研突破要創新要堅持

 徐遐生表示,自己對天文學產生興趣始於學生時期,50年代,他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系,當時被宇宙的奇妙所吸引,從此決定要從事天文學研究。他指,其有關恆星形成的新模型理論學說,在80年代,打破了傳統科學界認為恆星是從細密的星際氣體雲經過冷卻,受自身引力影響而塌縮形成的說法,「我是首個將一些新理論元素,如引力、磁場和湍流等帶入考慮恆星形成的過程,建立了更為合理和完整的新理論」。

 另外,1964年,還是博士研究生的徐遐生和其導師林家翹一起提出了一個密度波新理論,用於解釋星系結構等相關問題。但他指,當時這個新理論根本不被接納,「很多學界權威認為我們是狂妄地猜想,經過漫長的考證,我們的理論才被更多人所接受」。徐遐生說,「科研突破就要創新,更要堅持,要勇敢面對懷疑,甚至是抨擊」。

研究對象無法主動尋得

 徐遐生指,天文學研究最大的困難在於研究對象無法主動尋得,「只能等待大自然給予我們,透過觀察去模擬」。不過他指,自己的成功秘訣是「跟隨興趣,堅持研究」。他鼓勵年輕人不要因社會主流思想,或父母的指令去修讀興趣不大的科目。而對於學習的目的,徐遐生說,「我們不能一味順從指示去學知識,我們要學習如何獨立地去學習」。

 此外,徐遐生的科研範疇亦涉及太陽系、行星單位等方面。他更計劃未來擴展其研究範圍到能源領域,將致力在核能源方面的研究。

相關新聞
黃傑雄料大學教育「三足鼎立」 (圖)
非本地課程認可 須通過「評審」 (圖)
徐遐生研天文學 無懼受質疑 (圖)
支援新高中通識 教局設培訓課程 (圖)
歷史文化考察報告賽展作品 (圖)
搶救保護文物 中國不遺餘力 (圖)
嶽麓嵩陽收生復興國學 (圖)
白鹿洞辦研究所 弘傳統文化精粹 (圖)
院生入學 或須「祭孔」 (圖)
四大書院 始自南宋 (圖)
重慶大學80周年 邀諾獎得主訪校 (圖)
首批秘書碩士生入暨大研習三年
世界中醫教育標準在京出台
通識路路通:防治意識漸提高 抗疫措施有爭議 (圖)
資料一:呈報傳染病統計數字
資料二:近3年呈報宗數最多的3種傳染病 (圖)
資料三:本港甲流疫情(截至今年10月7日)
資料四:09年本港甲流感染人數
想一想
全球共推防疫措施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