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嵩陽書院和鄭州大學上月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成立鄭州大學嵩陽書院。 本報河南傳真
本報駐河南實習記者劉蕊,駐湖南記者李程、王穎
香港近年強調對歷史建築物進行活化再利用,為它們注入新生命,讓市民大眾共同享用。而內地存在已逾千年歷史的書院,曾培養過許多名垂千古的文化名人,時至今日卻漸漸失去教書育人的功能,多數只能成為觀光景點。不過,隨着國學熱潮興起,一些著名書院紛紛重新規劃,打造成傳播傳統文化精髓的學府。湖南嶽麓書院和河南嵩陽書院便與當地大學聯手,於今年開始招收本科生修讀歷史或國學課程。兩所學院均表示,暫時未制定面向海外的招生計劃,但歡迎港生訪問和修讀短期課程。
書院是中國歷史上一種特有的教育組織。五代時,由於戰爭影響,官府扶持的學校衰廢,一些學者選擇清雅靜謐的山林名勝之地,作為「群居講學」之所,從此便出現了具備學校性質的書院。這種教學模式更從盛唐到清初,一直延續了1,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嵩陽書院、睢陽應天書院及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一般被並稱為中國「四大書院」。
嶽麓開研究班 主修國學思想
書院在古代興盛時期曾達數千所,但遺留至今的僅存上百所,而嶽麓書院是當中現存修復最好的一所。「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幅懸於嶽麓書院大門上300多年的對聯,道盡了這座千年學府曾經人才輩出的輝煌與榮耀。
嶽麓書院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湖南省會城市長沙最著名的旅遊景點,同時也是湖南大學二級學院。嶽麓書院副院長蕭永明介紹稱,書院此前已招收了逾百名學生攻讀碩、博士課程,包括數名來自香港的學生,他們主要研修中國思想學術、典章制度、儒佛道與文學藝術、書院文化、湖湘文化等課程。今年9月嶽麓書院首次在內地錄取了19名歷史學本科生,並於上月底舉行導師聘任儀式,邀請資深學者擔任新生導師,指導他們學習。
嵩陽行3+1制 學生融會古今
嵩陽書院鼎盛時期面積曾達1,750多畝,師生數百人。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在此主持講學時,融合儒、釋、道思想,開創了理學發展的新階段,創立洛派理學,亦稱為「新儒學」。北宋政治家司馬光亦擔任過書院講師,並在此編寫了《資治通鑒》部分篇章。
嵩陽書院和鄭州大學於上月聯姻,正式成立鄭州大學嵩陽書院。新的書院課程將以研讀經典為主,招收的首屆100名本科生中,有70人是從鄭大人文學科實驗班調劑而來,另外30人則是在全校範圍內選拔的、有意從事國學研究的學生。從明年開始,書院計劃正式在內地招收國學本科生,每年錄取約50人,並逐步增加至60至100人。
由於嵩陽書院舊址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存書院的旅遊文化價值,河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書院舊址附近建造鄭州大學嵩陽書院國學研修院。鄭州大學副校長、嵩陽書院院長宋毛平表示,待新書院建成後,將實行「3+1」模式,「前3年學生將在鄭州大學學習,充分感受現代大學的氣氛;最後1年則到書院完成課程,並可以提供遊學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