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田壯壯 人性與狼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攝:黃納禧 圖:安樂影視

 隨著「香港亞洲電影節」正式展開,本版將一連兩期為讀者帶來兩齣開幕電影的導演訪問──本周為我們打頭陣的有以拍文藝片著稱的內地第五代導演田壯壯,在長達十五年的醞釀期後,他終於把這部風格奇詭豔麗的日本短篇小說《狼災記》搬上大銀幕。(除了電影節,影片將於後日(10月22日)正式公映。)

 《狼災記》出自日本近代文學大師井上靖的手筆,收錄於他1959年出版的《敦煌》文集之中。井上靖既為日本著名的小說作家、文評家,對於西域古代的歷史與文化也有相當的認識,如他寫於1958年的《樓蘭》、1959年的《敦煌》、《蒼狼》等,都收錄了不少如短篇《狼災記》般關於中原人因與外族衝擊而衍生出來的故事。

 今次田壯壯改編井上靖的作品,事緣大概15年前,他在北京遇上了剛拍竣《悲情城市》的侯孝賢,就在閒談時侯孝賢給他推薦《狼災記》,並認為他應該將這個短篇拍成電影。田壯壯閱畢小說後亦大感過癮,可是當時卻有太多的原因窒礙了他。

 「我曾經覺得這部小說太短,想看看這個作家有沒有其他篇幅長一點的小說可以改編,所有井上靖寫西域的作品我都有看過,但依然覺得不適合;至於其他寫西域的小說類型挺多的,所以也沒有再特別去找。」

 「而且拍電影,還有很多實際操作上的問題。譬如這個故事裡有男女主角在封閉的地方裡的一段時間的橋段,這些場面在審查上必然會遇到問題;又或要考慮在拍攝動物之時特技能保障多少、能拍到多少,要知道無止境的去用特技是很貴的……所以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促使現在才開拍。」田壯壯說。

牽繫人的宿命

 《狼災記》整篇小說僅有一萬多字,講述二千年前的中國,邊境飽受西域外族的入侵與威脅,中原士兵被派鎮守邊疆,過著連年征戰、遠離家人、與大自然搏鬥的生活。部隊將軍張安良(庹宗華飾)兇悍擅戰,賞識新兵陸沈康(小田切讓飾)的仁慈與正直而與之結成好友;可是在一次戰爭中張安良身受重傷,陸沈康為救張之性命而把戰敗罪名一力承擔,並開始了孤軍作戰的生活,人性亦慢慢變異。

 故事篇幅短小,原著中對人物經歷的描述亦偏向心理層次,正是難改難拍,然而田壯壯更欣賞小說中對人的宿命感的演繹。張安良與陸沈康的關係只是故事的開端,亦是陸沈康由人轉化為狼的宿命起點。回中原後必死的陸沈康在小村落中遇上了受詛咒的卡雷女子(Maggie Q飾),兩個在名義上已死肉身卻未朽的男女在彼此身上重新尋回了生的活力,可是罔顧異族男女不可交媾的詛咒卻使二人必須承受狼化的懲罰。

 陸沈康由不願殺人到變得獸性勃發,一步一步走向人性泯滅的宿命。可是田壯壯卻不是要通過電影批判人的異化、狼的殘暴,對於人轉化成狼,他反倒有種開放的想法。

 「我拍電影不在批判功能也不在於說教,電影就是它有一個故事,主角去走自己所選的路,而我只是提供了一個離奇的、有宿命感的故事,至於人與狼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應該是觀眾以後可以慢慢去聊去討論的話題。」

 「但我總有個想法,就是狼總是被人設定的,但誰知道狼性是什麼東西?你對狼的認識又有多深?狼性不好那人性就好嗎?我認為無論怎樣的設定對狼都是不平等的。或許狼只是意象性的東西,是人的另一種轉化。」

 在電影結尾部分,已成狼的陸沈康在最後關頭將張安良咬死,人的宿命走到盡頭似乎都不外是悲劇;然而,這一幕卻可以跟張安良最初對陸沈康的教誨呼應:「動物殺人,是為了基本的生存。」已然成狼的陸沈康本著最原始的本能求存下去,這狼性是好是壞?正如導演所言,這是必須由觀眾自己解答的。

將電影交給觀眾

 如前文所說,小說中對許多事情的描寫都十分簡短,心理層次的敘述卻較多。可能正因如此,田壯壯在表達上用了不少視覺化語言,插敘、閃回的部分亦屢屢出現,加上故事涉及較深層的人性變化,要觀眾對一連串影像立即作出反應,似乎並不太可能,更有不少內地觀眾認為電影難懂,不明白的地方太多。

 「看戲還是見仁見智的。」事實上,在整個訪問過程中不難見到田壯壯一如以往忠於自我的態度,例如記者問及戲中的情慾片段以及某些情節應如何理解時,他堅持電影拍出來了,審度的責任便應交托觀眾;還不時反問記者:「那你又認為是怎樣呢?」

 「我常覺得,觀眾是很個人的,有人會覺得某一段音樂很觸動,有人會覺得某一段台詞好觸動,或有人會覺得某個角色故事命運的轉折很觸動……但其實觀眾都很有個性,也有他們基本的價值觀,例如某一階段的人愛看激情戲,這反映出價值觀;另外有一種價值觀是明星效應;又例如建國60周年許多獻禮電影也是一種價值觀。不同價值觀跟每個觀眾個體結合,產生出所謂喜不喜歡,這是製作電影的人從來無法判斷的。因為人有期待,才會有喜好,我覺得這是電影跟觀眾之間很微妙的一種關係。」

 「而且每個人對電影都必然有不同看法,但不一定有對錯,因為人在每個時期價值觀念都會不同,如果要觀眾必須跟從我的喜好,總有一個不開心,這關係是不平等的,但電影講求的應是雙方的趣味,也是很私人化的東西。觀眾看完,喜歡跟我聊的就聊吧,不喜歡的也無所謂,這是個人的選擇。」

相關新聞
田壯壯 人性與狼性 (2009-10-20) (圖)
小田切讓 演而優則導 (2009-10-20) (圖)
影音館:《淚王子》─ 就欠一點沉澱…… (2009-10-20) (圖)
啟示錄:PR血淚史•今夜閃光燦爛 (2009-10-20) (圖)
影展放送:「香港亞洲電影節」x「藝術之旅」展覽 (2009-10-20) (圖)
陳國富《風聲》探風聲 (2009-10-13) (圖)
劇情簡介 (2009-10-13)
啟示錄:pr血淚史:看電影不是娛樂 (2009-10-13) (圖)
銀幕短打:十月圍城十二月「出城」 (2009-10-13) (圖)
新戲預告:謝拉畢拿 紅得有理 (2009-10-13) (圖)
徵稿啟事 (2009-10-13)
李安走進胡士托現場 重溫純真年代 (2009-10-06) (圖)
影音館:《勁BAND青春鬥》──成人眼中的「青春」,過時了 (2009-10-06) (圖)
啟示錄:PR血淚史•還是離不開 電影公關工作 (2009-10-06)
聲光影評:《我要高飛》主題較有深度 (2009-10-06) (圖)
徵稿啟事: (2009-10-06)
「中國電影展」賀建國一甲子《天安門》 打頭陣 (2009-09-29) (圖)
電影展十齣好戲 (2009-09-29) (圖)
銀幕短打:劉德華人氣未降 (2009-09-29) (圖)
啟示錄:春花秋月,萬籟之吟:關於導演 (2009-09-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