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焯芬
一九六五年的秋天,我進入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唸書。
在港大唸書那幾年(包括後來唸碩士研究生的兩年),我較少參加校內的課餘活動,倒是一頭栽進了一個名為「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以下簡稱「大專服務隊」)的跨院校學生組織。「大專服務隊」當年約有百餘隊員,主要是中大(特別是崇基學院)及港大的同學,也有一些工專(香港理工大學的前身)、師範學院、浸會書院及珠海書院的同學。「大專服務隊」存在了約十年光景,由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
六十年代下半葉,「大專服務隊」的主要活動是一年四次的工作營,分別是兩次較長的暑期工作營,以及復活節和聖誕節假期間兩次較短的工作營。工作營期間,隊友及一眾同學們到當年新界(及離島)較偏遠的農村,從事義務體力勞動,修橋築路,偶爾也修建碼頭或海堤。一般是住宿於當地的小學內。參加者須交膳食費;水泥則多由當年的新界理民府提供。
每個工作營都有一個幹事會。幹事各有專司,包括工程、膳食、工餘康樂活動、同學聯絡等。辦事經驗可能不足,熱情卻是有餘。
「大專服務隊」還經常於周末期間到偏遠地區做些文化活動,包括放電影、成立兒童圖書館、給當地小朋友講故事、教唱歌等。活動不少,夠忙了;這也是我較少時間參加港大其他學生活動的原因。
七十年代初,香港學運進入了「火紅的年代」。在政治壓倒一切的新環境底下,從事義務勞動的「大專服務隊」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不久之後也解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