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美國波音「七八七」夢幻客機,在廠棚蟄伏多時,終於沖天試飛,比原定時間表遲了兩年。
波音公司行運一條龍,「七八七」成型開始行銷國際的時候,正逢全球經濟火紅,國際航空客貨運形勢一片大好,紛紛搶購巨型廣體航機,飛機還未出廠,便已接了八百六十五架訂單,每架一億六千多萬美元計,總值千多億,等於一個小國的全國預算了。
可是,卻因這樣那樣的部件故障和設計缺憾,第一架飛機出廠時間一拖再拖,換了是在天下太平時候,波音早已無顏再見客戶。僥倖的是,金融海嘯拖慢航空業需求,波音遲交貨,航空公司損失不多,一家便宜兩家著。
導致波音大失預算的主因是「計算太精」,把部件製造工程外判至全球各地,協調過程比預期困難,外判公司有的不能如期交貨、有些則是發生偏差、不符標準,牽一髮動全身,拖延了第一架夢幻完工上天的時間。
波音痛定思痛,收回大部分工序自造,盡快追趕落後的時間,計劃到二零一一年時,每月可造成七架、二零一三年時,每月起貨十架,即使如此,恐怕也要再下一個年代才可完成手上訂單。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不少跨國企業追求一條龍「全包型」經營方式,由生產至行銷,甚至自設法律、公關、廣告部門。
「小即是美」的理念興起後,大公司又紛紛纖體減肥,把多數工序外判,尤以美國企業為甚。不過,這個鐘擺出現回頭跡象,波音之外,有幾間名牌也回復「一條龍」經營,寧願增加成本,務求監控全部產銷過程。Google最近決意自行推銷可以上網的手提電話便是一例。
|